颁朔的意思、颁朔的详细解释
颁朔的解释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宋 曾巩 《谢熙宁十年历日表》:“故颁朔之旧章,为守邦之先务。”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二:“顒观颁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
词语分解
- 颁的解释 颁 (頒) ā 发下:颁发。颁布。颁赏。颁示。颁行。 古同“班”、“斑”,头发花白。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朔的解释 朔 ò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从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颁朔”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指帝王向诸侯颁布次年历法的仪式,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颁朔”源于周代礼制,指天子在每年季冬(农历十二月)将新年历书颁发给各地诸侯。该词由“颁布”和“朔日”(每月初一)组成,象征通过历法统一时间秩序。
二、历史背景
-
周代起源
根据《周礼·春官·大史》记载,周天子通过颁布历书强化中央权威,诸侯需将历书供奉于祖庙,并在每月朔日举行“告朔”祭礼。
-
清代演变
清代原称“颁历”,后因避乾隆帝名讳(弘历)改称“颁朔”。北京观象台每年十月初一举行颁朔大典,历书内容涵盖节气、农事指导等。
三、文化意义
- 政治象征:体现“君权天授”,历法颁布权专属帝王,是统治合法性的标志。
- 农业指导:历书包含节气、农时,直接关系农耕生产。
- 文献别称:历书因需皇帝颁发,故称“皇历”,民间也称“宪书”“通书”。
四、相关延伸
- 告朔饩羊:出自《论语》,比喻形式上的惯例,反映周礼衰落时诸侯敷衍“告朔”仪式的现象。
- 现代转义:少数语境中引申为“颁布重要政策”,但属非主流用法。
提示:如需具体典籍原文或清代颁朔仪式细节,可查阅《周礼注疏》或《清会典》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颁朔(bān shuò)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可以分为两个部首和十个笔画。颁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颁朔的写法保持不变。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但颁朔仍然被视为重要的词汇之一。这个词可以通过一些例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扩展词汇的应用范围。
下面是颁朔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颁(bān)- 冏(jiǒng)
颁的笔画:十
冏的笔画:五
来源:颁朔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它由“颁”和“朔”两个字组成。颁的意思是“公开宣布或颁发”,朔的意思是“初一”或“月初”。所以颁朔可以表示公告或通告的发表日期是某个月份的初一。
繁体:颁朔的繁体字和简体字写法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演变中,颁朔的写法有所不同。然而,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并在书法和文化传统中得到广泛使用。
例句:1. 政府正在准备颁朔一份新的法令。
2. 今天是颁朔,让我们向员工宣布重大消息。
组词:颁布、祝贺、朝朔、首领
近义词:宣布、公告、公布
反义词:取消、撤销、废除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需其他问题或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爱玩阿马暗里使劲忭幸蔽鄣才短思涩惭怅侧枝成风愁恼雠阅传衣钵趣装大风大浪冻干洞释讹僻烦恼业坟花福会鬼工球怀鼠矫猛胶姆糖界石纠弹九山机岳据案跨学科烂板凳揦子流杀脉望漫客漫无止境绵纸麋鹿性脑际坡土气味铨柄劝进屈矫伤科删缉声呐时势疏展私敛踏槐花讨僭调元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瓦特窊亚问名痫眩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