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免役的意思、免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免役的解释

(1) [exempt from service]∶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

(2) [be exempted from military service]∶免服兵役

详细解释

(1).免除徭役。《宋史·食货志上五》:“畿民不愿输钱免役。”《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何不入粟买官,一则冠盖荣身,二则官户免役,两得其便。”

(2).免除兵役。 吴组缃 《山洪》二六:“四十五岁以上,身任公家职务的,正在学堂读书的,都可免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免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含义及背景:

一、基本定义

  1. 免除徭役
    指古代免除百姓为官府承担的无偿劳动(如修路、筑城等)。例如宋代《宋史》记载“畿民不愿输钱免役”,即通过缴纳费用替代服役。

  2. 免除兵役
    现代语境中指因身体残疾、疾病或特殊身份(如学生、公职人员)免除服兵役的义务。如吴组缃《山洪》中提到“四十五岁以上……可免役”。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
宋代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募役法)是重要改革:

三、应用场景

  1. 古代豁免:如舒岳祥诗句“卖田强免役”反映通过经济手段规避徭役。
  2. 现代法规:各国兵役制度中均有免役条款,如严重疾病或身体缺陷者依法免除服役。

四、相关概念辨析
需注意与“免疫”区别:后者为医学术语(如提及的抗原抗体反应),与服役无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的具体实施细节,可查阅《宋史·食货志》等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免役

免役是指免除服役或劳役的意思。免役一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八”和“彐”,它们分别表示“人”和“牛”的意思。根据笔画顺序,《康熙字典》中给出的八的笔画数为二,彐的笔画数为三,因此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五。

免役一词源自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农耕文化。在农业社会中,由于农民的生产劳动需要,国家通常会征召壮丁作为兵役或劳役,参与国家建设或战争。而免役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豁免,即某些人群由于种种原因,被免除服役或劳役的义务。

在繁体字中,免役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免役在古代的写法为“免役”或“免役”。在这些古代写法中,“八”表示人,而“彐”表示牛;它们在古代的形状也与现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免役的例句:

1. 经过医生的诊断,他被免役了。

2. 因身体原因,她不需要服兵役,免役成为了她的福音。

关于免役的相关词语还有:

1. 免除:豁免,不再需要承担某项责任或义务。

2. 豁免:免除,不再需要承担某项责任或义务。

3. 免税:指某些人或物品不需要缴纳税款。

免役的反义词为征役,即强制要求某些人参与到兵役或劳役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