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起的意思、七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起的解释

相传 禹 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 禹 ﹞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北齐 刘昼 《新论·诫盈》:“ 夏禹 一馈而七起, 周公 一沐而三握髮,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怀降尊於 襄 野,泰阶忘七起之劳。念负重於 焦 原,中席託 三危 之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七起”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古代圣王禹在用餐时多次起身接待贤士的行为,体现礼贤下士的态度。据《艺文类聚》引《鬻子》记载,禹“一馈而七起”,即一顿饭的工夫多次离席迎接人才,并称此举是担心贤士滞留门外而非路途遥远。

  2. 典故出处与背景
    该典故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鬻子》,后北齐刘昼在《新论·诫盈》中进一步描述:“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将禹与周公(洗头时多次握发见客)并列,强调古代贤君对人才的重视。

  3. 后世引用与文学化表达
    唐代王勃在《乾元殿颂》序中化用此典:“泰阶忘七起之劳”,借以赞颂帝王勤政纳贤的精神。诗词中也常见相关表述,如元代杂剧通过人物故事侧面体现这一文化意象。

  4. 注意区分相近词
    需与“七起八落”区别,后者形容事物频繁起伏(如“股价七起八落”),属现代引申义,与“七起”的典故无直接关联。

“七起”专指古代尊贤的典范行为,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赞颂语境,近义表述如“周公吐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艺文类聚》《新论》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起》的意思

《七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七个不好的事情接连发生。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七起》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广,拆分笔画是4画。

来源

《七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原文是:“七起六落”。后来人们逐渐简化为今天常用的“七起”。

繁体

《七起》的繁体字为「七起」,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成语《七起》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篆书时代,该成语的写法可能为「七“=”起」。

例句

他最近运气不好,一连七起遭遇不幸。

组词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

近义词

接连不断、连续发生

反义词

一帆风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