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起的意思、七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起的解释

相传 禹 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 禹 ﹞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北齐 刘昼 《新论·诫盈》:“ 夏禹 一馈而七起, 周公 一沐而三握髮,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怀降尊於 襄 野,泰阶忘七起之劳。念负重於 焦 原,中席託 三危 之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不同领域的释义,均源自古代文献,以下是基于权威词典和典籍的解释:

一、 指古代帝王勤于政务的典故(源于商汤事迹) 此义项指商汤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的典故。传说商汤为了接待来访的贤士,一天之内多次(七次)中断自己的坐卧(或用餐)起身相迎,以示求贤若渴、勤勉治国。此典故体现了古代对明君勤政的推崇。

二、 中医术语,指男性生理现象(源于《黄帝内经》) 此义项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指男性在特定年龄阶段(通常指二八,即十六岁左右)肾气充盛时,一天之内生殖器可能自然勃起的次数(可达七次)。此描述用于说明生理发育的正常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七起”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古代圣王禹在用餐时多次起身接待贤士的行为,体现礼贤下士的态度。据《艺文类聚》引《鬻子》记载,禹“一馈而七起”,即一顿饭的工夫多次离席迎接人才,并称此举是担心贤士滞留门外而非路途遥远。

  2. 典故出处与背景
    该典故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鬻子》,后北齐刘昼在《新论·诫盈》中进一步描述:“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将禹与周公(洗头时多次握发见客)并列,强调古代贤君对人才的重视。

  3. 后世引用与文学化表达
    唐代王勃在《乾元殿颂》序中化用此典:“泰阶忘七起之劳”,借以赞颂帝王勤政纳贤的精神。诗词中也常见相关表述,如元代杂剧通过人物故事侧面体现这一文化意象。

  4. 注意区分相近词
    需与“七起八落”区别,后者形容事物频繁起伏(如“股价七起八落”),属现代引申义,与“七起”的典故无直接关联。

“七起”专指古代尊贤的典范行为,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赞颂语境,近义表述如“周公吐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艺文类聚》《新论》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熬出头宾荣逞风愁眉锦鹑衣鷇食村醉抖神儿发蒙振落发孝风情月意灨石干枝高姿态工场诡韵果奁很鸷黄金铸象喤呷江皐楗竹嫁娶金色旧隶拷较令嫒淩窘犂途吏治镂牙鸾幰买进卖出麪片儿密茫茫男耕妇织胖墩墩佩戴骈傍疋段贫而乐道七嘴八张去程塞北塞口身长深入浅出审议世代簪缨世宦时时疏亮陶养踏兽车腾希天伦梯航卍字巾卫生局无所需求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