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ree captive animals;set the animals free]∶把捉住的野生动物放掉
(2) [(of Buddhists) buy captive fish or birds and set them free]∶特指信佛的人为发善心、积阴德而把别人捉住的活鸟、活鱼等买来放掉
(1).把捕获的小动物放掉。慈悲为怀者视放生为善举。《列子·说符》:“ 邯郸 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 简子 , 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尝见丞相 荆公 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洪由义》:“性慈善,喜放生。暇时坐 黄河 畔,见渔人起网,凡所弃小鱼细虾,暨螺蚌之属,悉拾之投于水中。”《花城》1981年第3期:“都是爸爸,妈妈从农贸市场买来的二元半一斤的田鸡给放生了。”
(2).犹言给予活命。《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 越 ( 薳越 )飞驰出关,遥望之曰:‘是矣!’喝令左右一齐下手,将 訥 ( 皇甫訥 )拥入关上。 訥 诈为不知其故,但乞放生。” 郭寿 《迷路记》:“救她两条命,抛儿舍女谁忍心,为的是放生。”
(3). 北齐 处理死囚方式之一。《隋书·刑法志》:“帝尝幸 金凤臺 ,受佛戒,多召死囚,编籧篨为翅,命之飞下,谓之放生。坠皆致死,帝视以为欢笑。”
(4).方言。谓中途把别人丢开。《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 朴斋 嗔责 阿虎 道:‘耐胆倒大哚!放生仔哩,转来哉!’”
放生指将捕获的动物释放回自然的行为,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放意为"解除约束,使自由";生指"生命"。合称指人为干预使生物重获自由的行为。此释义源于汉语词汇的直义组合,强调对生命的主动释放。《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释放已捕获的动物,使其回归自然" 。
佛教实践的核心概念:放生与"不杀生"戒律直接关联,被视为积累功德、培养慈悲的重要方式。《佛学大辞典》指出其本质为"止杀护生",通过释放生命体现众生平等的教义 。汉传佛教典籍《梵网经》更将放生列为"菩萨戒"内容之一。
生态伦理延伸:现代语境下,放生衍生出维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意义。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放生活动需"选择适宜栖息地,避免破坏生态平衡"(中国政府网,2021修订版)。
科学性原则:不当放生可能导致物种入侵或疾病传播。中国科学院《科学放生指南》强调需满足三条件:
法律边界: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放生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或造成生态损害者,将承担刑事责任(中国人大网,2020司法解释)。
http://www.issas.ac.cn/kxcb/kpwz/202204/t20220415_6423996.html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2/56c59a4f9e244162b6e0fc7d0d6d0f3b.shtml
“放生”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放生”指将捕获的动物放归自然的行为,尤其指佛教信徒出于善心购买被捕捉的鱼、鸟等生物后放生。这一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精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如、2、5、8)。
百尔悖言摽虔不饱和溶液车亩传国得过且过丁若塠阜非分之念飞蓬乘风负刺伏局扶力浮扬钢啷怀抱花蜜画影图形挥动魂构火藏箭笄奸愬忌才机筹节录戒杀急公好施极休橘官沥沥漏眼不藏丝帽子头庙堂文学旁族飘萍浪迹愆忒铅筑确有冗浊羶芗深克轼怒鼃湿渍渍税入水狱似曾嗣圣碎事晚笋威礼文君酒诬污物议沸腾无庸置疑娴淑萧寂骁健洗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