洿邪的意思、洿邪的详细解释
洿邪的解释
指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劣田。《大戴礼记·劝学》:“譬之如洿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 汉 刘向 《说苑·复恩》:“下田洿邪,得穀百车。”
词语分解
- 洿的解释 洿 ū 不流动的浊水:“决洿而注之江。” 洼地;池塘:“曲台宣榭,咸变洿莱。” 凹陷:“所居宅洿下。” 挖掘:“洿其宫而猪(潴)焉。” 涂染:“必以其血洿其衣。” 古通“污”:“洗洿泥者以水。” 笔
- 邪的解释 邪 é 不正当,不正派: * (?)。邪念。邪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恘 )邪。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古同“斜”。 正 邪 á 古同“玡”,琅玡
专业解析
洿邪(wū xié)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洿
《说文解字》释为“浊水不流也”,本指低洼积水之地(《说文解字·水部》)。引申为地势低洼、水聚不流的环境特征。
-
邪
此处通“斜”,指地势倾斜不平。《周礼·地官》郑玄注:“下地曰邪”,强调地形倾斜导致的低湿特性。
二、复合词释义
“洿邪”特指低洼积水、土壤潮湿的劣质田地,常见于古代农政文献:
- 《汉书·沟洫志》载:“故尽河堧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其中“洿邪”即指未被开垦的沼泽洼地。
- 《管子·度地》将“洿邪”与“水潦”并称,归为五害之一,强调其不利于农耕的自然属性。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但可见于历史地理研究或古籍注释,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对战国沼泽地标注时引用“洿邪”概念。
参考文献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 班固. 《汉书·沟洫志》[M]. 中华书局, 1962.
- 黎翔凤. 《管子校注》[M]. 中华书局, 2004.
-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网络扩展解释
“洿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地理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劣质田地()。这类土地因排水不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被视为低产田。
文献出处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 《大戴礼记·劝学》提到“譬之如洿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描述此类土地易积水、生长水生植物的特性。
- 汉代刘向《说苑·复恩》记载“下田洿邪,得穀百车”,说明即使是劣田,通过治理仍有一定产量()。
构词分析
- “洿”:本义为低洼、污浊之地,引申为水聚积处()。
- “邪”:此处取本义,与地形相关,非指“不正当”或“灾祸”等引申义。
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代农业或文献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薤拔置卞忿搀星驰介饬戒础舃此家窜命达概道封大涂电线发球飞罕風木歎工农兵方向顾行鹤市火炭子碱式碳酸铜见知法金璧寄适闿圛立地流荒留苦龙雏陆羽茶闾阈买庸而决窦煤子墓亭暮月内查外调鸟伸霓裳偶然性皮亚诺公理请蹯卿卿我我求浆得酒羣魔乱舞仁方人生在世襦袴扇结事奉事任书塾庶物太平梯天光同盟国托塔天王讬纸五雷法现身铦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