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殛的意思、放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殛的解释

放逐诛杀。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身放殛而辱后世,故无贤不肖莫不耻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二》:“唯陛下察 虞 舜 四罪之举,使谗佞受放殛之罚。”《宋书·刘景素传》:“夫王起兵之日,止在匡救昏难,放殛姦盗,非它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放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为“放逐诛杀”,指古代对罪人实施流放并处死的刑罚。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放”指流放、驱逐,“殛”意为诛杀(如《尚书》中“殛鲧于羽山”)。两字连用表示将人驱逐至偏远之地后处决,或两种刑罚并施。

  2. 文献出处

    • 汉代桓宽《盐铁论·周秦》提到“身放殛而辱后世”,强调刑罚的警示作用。
    • 晋代袁宏《后汉纪》记载“谗佞受放殛之罚”,用于惩治奸邪之人。
    • 《宋书·刘景素传》中描述该词与“匡救昏难”对应,体现其严酷性。
  3. 综合解析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反映古代法律对重罪者的双重惩罚(驱逐+处决),带有道德批判色彩,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殛(fàng jí)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对人进行酷刑折磨致死的行为。它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放(fàng)和殛(jí)。放字的部首是方,殛字的部首是歹。放字的笔画数为8画,殛字的笔画数为10画。 放殛一词来源于古代所使用的酷刑方式,用来形容虐待杀害人的行为。在繁体中文中,放字和殛字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在古时候,放字的写法与现在相同,而殛字在古代的写法为「歧」和「十」组合在一起。 以下是一个关于放殛的例句: 他被判处放殛罪,因为他虐待并杀害了数十名无辜的人。 组词中,放殛可以和其他词组合,例如放肆(fàng sì)、杀戮(shā lù)等。 放殛的近义词可以是折磨(zhé mó)、虐待(nüè dài)等。 放殛的反义词可以是仁慈(rén cí)、宽容(kuān róng)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暧奥域霸岸板楯蛮崩颓不得已藏光朝敬痴憨赤文冲塞吹画壶慈睦瘁志磋磥打杠子斗姑娘踱走非金属风奔给数龚自珍估倒还策黑吊搭黄登登菅蒯剪薙骄黠觖冀可着头做帽子老人与海累缀历山六尺之讬醁醽毛尖昵辞拟伦狞犷被发入山辟阖裒畜扑落歧黄起狱拳挚孺弱入侍三赋受生属路塌翅蜕委涂料万事如意违覆文通残锦宪度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