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哧的意思、抠哧的详细解释
抠哧的解释
(1) [scratch]∶[用手指]轻轻地抓
疮口刚结痂,不要抠哧它
(2) [fiddle with]∶摆弄;鼓捣
你干吗老抠哧手啊?
(3) [endeavor to solve]∶非常用力地钻研
这么难的一道算题让他给抠哧出来了
词语分解
- 抠的解释 抠 (摳) ō 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 向狭窄的方面探求、探究:抠字眼儿。死抠书本。 雕刻(花纹):抠镜框的花边。 吝啬:抠门儿。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哧的解释 哧 ī 象声词:哧的一声撕下一张纸来。哧哧地笑。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抠哧"是一个具有方言色彩的动词,主要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冀鲁官话区使用,其含义包含具体动作和抽象心理两个层面:
-
核心含义(具体动作):
- 指用手指或细小的工具反复、仔细地抠、挖、拨弄或清理某物缝隙、角落里的细小污垢或附着物。强调动作的琐碎、耗时和细致程度。
- 例如: 他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抠哧着指甲缝里的泥;门框缝隙积了不少灰,她用小刀片慢慢抠哧干净了。
-
引申含义(抽象心理/行为):
- 形容人做事动作缓慢、磨蹭、不干脆利落,过分纠结于细节,效率低下。带有轻微贬义,常指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耗费过多时间。
- 例如: 这点活儿,别抠哧了,快点干完得了;他写个报告总爱抠哧那些字眼儿,半天写不出一页。
- 形容人过分节俭、吝啬,在小钱、小事上斤斤计较,舍不得花钱或付出。这个含义与“抠门”、“抠搜”相近,但更侧重行为上的“小气”表现。
- 例如: 他花钱特别抠哧,一分钱都要算计半天;这点东西就别跟人家抠哧了。
词性与使用特点:
- 词性: 动词。
- 方言属性: 属于冀鲁官话(覆盖河北大部、天津、山东部分地区及辽宁等地)的常用词汇,在普通话中不常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将其收录为方言词条。
- 语体色彩: 口语化强,常用于日常对话,较少出现在正式书面语中。
- 情感色彩: 中性偏贬。描述具体动作时相对中性;描述行为磨蹭或吝啬时带有轻微批评或调侃意味。
与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 抠: 更侧重“吝啬”或“用手指挖”的动作本身,不如“抠哧”强调动作的反复、琐碎和耗时的过程感。
- 抠搜/抠唆: 主要强调“吝啬、小气”的心理和行为,动作感较弱。
- 磨蹭: 主要强调动作慢、拖延,但不一定包含“抠挖”的具体动作或“吝啬”的含义。
权威来源参考:
- 关于“抠哧”作为方言词的定义及使用区域,主要依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收录和释义。该词典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
- 其方言分区(冀鲁官话)的界定,参考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共识及相关研究论著,如《北方官话分区再探》(贺巍,《方言》杂志)等文献中对该区域的描述。
- 该词未被广泛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通用普通话词典,印证了其方言词的身份。
网络扩展解释
“抠哧”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拼音为kōu chī,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1.用手指轻轻抓挠
- 常用于描述对皮肤或物体表面的轻微触碰,例如:“疮口刚结痂,不要抠哧它”。这一用法强调动作的轻柔和小心,避免造成损伤。
2.摆弄、鼓捣
- 指反复拨弄某物或小幅度调整,带有随意性。例如:“你干吗老抠哧手啊?”。多用于口语中,表达对琐碎动作的询问或提醒。
3.专注钻研或费力解决
- 形容投入大量精力攻克难题,如:“这么难的一道算题让他给抠哧出来了”。此处带有褒义,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
补充说明:
- 结构特点:该词为左右结构的合成词,“抠”本义为用手指挖或吝啬(如“抠门”),但“抠哧”整体含义不涉及贬义的“吝啬”。
- 使用场景:多用于北方方言,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如动作的力度(轻抓 vs. 用力钻研)。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词汇的演变或例句,可参考标注的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枱暴迫崩霣不可方物不知所云裁剂程序打狗电察地龙锻造恶首饭铺旛帜风抟改柯易节归寝和谨宏峻忽的会丧蕙损兰摧堇块就虚避实蜡彩老人婆镭疗连第靓服两手加额辽江留后溜马留授六五盲听美物暝机莫可究诘默默不语扁舟乘兴潜避清粼青杏泉布戎华容养三白酒三宝殿桑椹酒赦原室属双隗鼠齿苋挑谑推拿婉娈霞观衔悲茹恨逍遥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