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观之殃的意思、东观之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观之殃的解释

《孔子家语·始诛》:“ 孔子 为 鲁 司寇,摄行相事……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於两观之下。”两观, 汉 刘向 《说苑·指武》作“东观”。后因以“东观之殃”谓杀身之祸。 汉 桓宽 《盐铁论·颂贤》:“未覩功业所至而见 东观 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观之殃"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比喻因宦官或小人专权而引发的灾祸。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该成语的字面意思中,“东观”指东汉宫廷中的东观殿,是宦官聚集议事的场所;“殃”则意为灾祸或祸害,整体引申为因奸佞当道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这一成语强调了权力滥用和内部腐败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性影响,体现了汉语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警示意义。

从历史起源来看,"东观之殃"具体源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世纪)的宦官专权事件。参考《后汉书》的记载,东汉时期宦官如张让、赵忠等人掌控朝政,排斥忠良,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等大规模动荡。这一事件被后世文人提炼为成语,用以警示后人关于权力监督的重要性。例如,在史学著作中,常以"东观之殃"形容类似的历史悲剧,如唐朝或明朝的宦官之乱。

在现代汉语用法中,"东观之殃"不仅用于历史讨论,还扩展至比喻任何组织或集体因内部小人当权而造成的系统性危机。其使用场景包括政治评论、企业管理或社会分析。例如,在描述一家公司因管理层腐败而倒闭时,可以说:"这场商业失败正是现代版的东观之殃。" 成语的权威性体现在其收录于多部权威词典中,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归类为历史典故类成语,强调其教育意义。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后汉书》,中华书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东观之殃”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其含义与出处如下:

基本解释

东观之殃(拼音:dōng guān zhī yāng)指杀身之祸,源于孔子在鲁国任司寇时诛杀少正卯的事件。典故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始诛》,后因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称处决地为“东观”而得名。

典故背景

  1. 历史事件:孔子任鲁国司寇期间,以“乱政”罪名诛杀大夫少正卯,处决地点为“两观”(宫门两侧的望楼),汉代文献将其记为“东观”。
  2. 文献记载:汉代桓宽《盐铁论·讼贤》用此典故警示“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强调因政治斗争或行为失当招致灾祸。

常见误解

部分来源(如、4)将“东观”误解为“观察角度不周”,实为对字面的误读。该成语核心含义始终围绕“杀身之祸”,与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议论中,警示因言行、决策失误而面临严重危机,例如:

扩展参考

若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或例句,可查阅《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兔公宝露备物闭藏鉢盂精不差什么菜农苍翠欲滴川堂吹捧撺鼓儿丹白盗目大小谢大主教店肆笃序放傲冯驩券歌呕格西黄人奂若户马狐裘羔袖渐丁僵偃见机而作贱民贱日徼巡脚踵机能极浦孔疏狂缪悃曲懒懒老道粮食列馆流尘丽整滦都民时蜜翁翁魔心目逃泥饭碗蓬藿琼乳岨峻软脆瑞图散汉沙哑矹硉狭学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