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力薄材的意思、绵力薄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力薄材的解释

亦作“緜力薄材”。1.才力薄弱。《汉书·严助传》:“ 越 人緜力薄材,不能陆战。” 颜师古 注:“緜,弱也,言其柔弱如緜。”《新唐书·突厥传序》:“ 吐蕃 緜力薄材,食鲜艺拙,不及中国远甚。”

(2).多用作力薄之谦词。 明 李东阳 《奏为自陈休致事》:“臣緜力薄才,孱躯病质。”亦省作“ 绵薄 ”。 宋 岳飞 《辞太尉第四札子》:“正恐绵薄,不堪禄赐之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一丝之贄,已竭绵薄。”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八:“我不过是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力薄材是汉语中表示自谦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个人能力与才学有限。该词由两组近义结构组成:"绵力"比喻力量如同丝绵般柔弱,"薄材"则形容才学浅薄,两者叠加形成递进式谦辞表达。从构词法分析,"绵""薄"均为形容词作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词"力""材",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偏正结构"的典型特征。

《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力量小,才能浅",常用于社交场合中表示自谦或推辞请求,如《汉书·严助传》中记载:"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该用法在历代文献中形成固定语用范式,既符合儒家文化提倡的谦逊美德,又暗含降低对方心理预期的交际策略。

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此类谦辞多出现于古代奏章、信函等正式文书,现代多用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其语用功能已从实际示弱转变为礼仪性表达,属于汉语敬谦语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大辞典》考证其演变过程,认为该成语定型于汉代,由"绵力"(见于《后汉书·庞参传》)与"薄材"(见于《史记·货殖列传》)两个先秦词组复合而成。

网络扩展解释

“绵力薄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ián lì bó cái,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力量微弱、才能不足,常用作自谦之辞。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原指古代越人因体弱不擅陆战。后世演变为自谦能力不足的固定用语。


3.用法特点


4.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表达个人在承担任务时的谦逊态度。例如:“我虽绵力薄材,但会尽力协助完成项目。”


5.相关扩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书》及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奉禀墙成哀赤邑动粘敦明方外友发念飞鳐封还干害耕云播雨弘图化导狐白家兔节吝絜矢借住羁贱今非昔比津要剂信巨爵康复刻法腊风离旷淩忽龙幡虎纛楼子花萌茁闷瞀悯护谬理南宫敬偏移品质清天白日情意却下裙裾认可如应斯响三座大山韶龄憴憴神鹰神钲视同一律手舞足蹈黍禾睡梦竦心统嗣亡琴微说温足乌杂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