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磬笔难书的意思、磬笔难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磬笔难书的解释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 罄 ”。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在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痛苦,那真是磬笔难书。”磬,一本作“ 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磬笔难书”为常见笔误,正确写法应为“罄竹难书”。该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本义指用尽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罪行,后演化为形容事实极多难以尽述。其核心语义包含三点:

  1. 本义溯源

    “罄”为动词,表示用尽;“竹”指古代书写材料竹简。原指罪行繁多,如《汉语大词典》引《旧唐书》强调其“罪状极多”的贬义色彩(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

  2. 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既可保留原典的贬义用法,如“侵略者暴行罄竹难书”,也可中性化表达事件繁杂,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现也形容事实很多”(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 语素解析

    “罄”强调完全耗尽的状态,“竹”代指书写载体,“难书”突出事实数量超越记录能力,三部分共同构成极限表述框架。该结构在《中华成语大辞典》中被归类为“夸张类成语”(来源:中华书局《中华成语大辞典》)。

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

“磬笔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根据权威来源综合辨析:

一、主流含义及出处

  1. 核心释义
    形容事实或罪行极多,用尽笔墨也难以写完。其中“磬”通“罄”,意为“尽”()。

  2. 经典出处

    • 源自《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 《旧唐书·李密传》进一步引申:“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 用法场景
    多用于描述罪状、恶行或复杂事件的数量庞大,如历史文献中批判暴政时的修辞手法。

二、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3)提出“形容写作需要极用心力”的含义,可能与“罄竹难书”的误用或引申有关。但根据古籍记载和权威文献(汉典、吕氏春秋等),该解释缺乏直接出处支撑,建议以主流含义为准。

三、常见混淆提醒

需注意与成语“罄竹难书”的关联:两者均以“难以写完”为核心,但“罄竹难书”更侧重罪行(竹指竹简),而“磬笔难书”侧重事实的庞杂(笔代指书写工具)。部分场景下可通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白版侯八面驶风谤口碧带出山泉水词严义密跐豸卒卒待聘大梁当先等等杜嘿二价肥茂風雨無阻赶鸭子上架诰札出身含量萑苇郊拜棘环金戚祭田骏奔慨喟啃声軖头枯声僚俊疗狂卖降盲废孟姜女调蒙冒门匠民学抹粉内亲外戚劈啪切糕青笋凄瑟期属全能运动日道冗扰软套套升子士子束纺蜪犬天命攸归通用頽势望表宛恼蚊响武关枭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