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罚殛的意思、罚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罚殛的解释

亦作“ 罚极 ”。诛戮。《书·多方》:“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 陆德明 释文:“殛,本又作极。”《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 汉 郑玄 笺:“届,极也。天所以罚极 紂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如其寸衷有昧,徇人贿託,废弃真才,神灵有知,允当罚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罚殛”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通常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基本释义

“罚”指惩戒、责处,“殛”原义为诛杀、流放。二字组合后,“罚殛”表示严厉的刑罚或终极惩治,常带有天道报应或神罚色彩。《尚书·汤誓》有“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的记载,间接体现古代对“天罚”类概念的敬畏。

二、词源与用法

  1. 语源依据: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其中“贼刑”即包含诛杀之意,后衍生出“罚殛”的用法。
  2. 文献例证:如《诗经·鲁颂·閟宫》“致天之罚殛”,描述上天降罚以惩戒恶行,强调超自然力量的审判属性。

三、近义辨析

与“诛戮”“刑戮”等词相比,“罚殛”更侧重因果报应的必然性,如《墨子·明鬼》言“鬼神之罚殛,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突出其不可规避性。

四、现代引申

当代语境中,该词偶见于学术著作或文学作品,用以形容极重的道德谴责或历史批判,例如“逆天而行者终遭罚殛”的比喻表述。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中国哲学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罚殛”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罚殛”读作fá jí,意为诛戮,即通过严厉的刑罚(如处决)进行惩处。该词由“罚”(惩罚)和“殛”(杀死)组合而成,强调极重的刑罚,常见于古代文献。

出处与引证

  1. 《尚书·多方》记载:“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 此处的“罚殛”指对违背天命者的严惩。
  2. 汉代郑玄在注解《诗经·鲁颂·閟宫》时,提到“天所以罚极纣”,进一步印证其“天罚诛杀”的含义。
  3. 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写道:“允当罚殛”,形容对徇私枉法者的终极惩处。

用法与例句

补充说明

“殛”在单独使用时也指“诛杀”,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殛,诛也”。由于“罚殛”带有强烈的古典色彩,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鞍桥本刑鞭击博射薄养厚葬城区侈侈不休翠莹莹大幅度二十八舍飞溅敢不盥盆孤独鬼促促过河卒子海洋岛横躏赫然耸现洄流家传人诵交拱谨勅进往鸡豚之息继袭沮怍琅琳累棊六物纶命露台之産马道暖寒会颇丰穷兵黩武僛僛犬牙阒尔攘攫日产沙包时乘是是非非帅座水文表树熟儿碎璧随常溯流穷源天巧箨笋洧渊五作仙班乡义陷马坑小法小往大来下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