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道的意思、马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道的解释

(1).通车马的大路。 唐 李翱 《来南录》:“如 虎丘 之山,息足 千人石 ,窥 劒池 ,宿 望梅楼 ,观走砌石,将游 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不果游。”《 * 词话》第九二回:“多情燕子楼,马道空回首。”

(2).指校场或城墙上跑马的路。《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且説这校场原在东门外头,地方甚是空阔。上面一座高臺,几间厂房,是演武厅;东面是将臺,西面是马道。”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三四章:“他见 马太太 快跑到马道跟前了,在马道头上被炮弹炸了几个弹坑,而且由于多年失修,砖都塌下来了。”

(3).指宫中允许上马的地方。《北史·郭祚传》:“故事:令、僕、中丞騶唱而入宫门,至於马道。及 祚 为僕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於帝,纳之。下詔御在 太极 ,騶唱至 止车门 ,御在朝堂,至 司马门 ,騶唱不入宫,自此始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驺唱不入宫》:“马道是许人上马处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对"马道"的解释包含三重含义:第一指古代城墙顶部供骑兵通行的专用通道,宽度约1.5-2米,常见于明清北京城、西安城墙等军事防御体系;第二指现代建筑中连接不同楼层的斜坡通道,常见于多层停车场、物流仓库等场所,需符合《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的坡度设计要求;第三在园林造景中指模仿自然马道形态的游览步道,如颐和园万寿山西麓保留的清代御马道遗址。

该词汇最早见于《宋史·兵志》,记载北宋禁军"于城上置马道,广丈余,备驰突"。明清时期应用最广,故宫午门两侧保留着完整的马道遗迹,其构造采用夯土筑基、青砖铺面的典型做法。现代语义扩展源于1950年代苏联援建项目的专业术语转译,经《建筑工程术语标准》GB/T50504规范后成为行业通用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马道”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场景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含义

  1. 通车马的大路
    指供车马通行的主干道,常见于文献记载。例如唐代李翱《来南录》提到因“无马道”而无法游览某地,说明其作为交通要道的作用()。

  2. 校场或城墙上的跑马道
    古代校场或城墙专设的驰马通道,用于军事训练或巡逻。如《官场现形记》描述校场布局时提到“西面是马道”,《关东传奇》中也有相关描述()。

  3. 宫中的特定上马区域
    指皇宫内允许官员上马的指定区域。据《北史·郭祚传》记载,马道曾是官员进入宫门前下马的位置,后因礼仪调整而变更()。

二、建筑与工程中的现代含义

  1. 城台内侧的坡道
    古代建筑中,指城台左右对称的漫坡道,表面用陡砖砌成“礓”状防滑纹,便于马匹、车辆上下,如北京故宫的坡道设计()。

  2. 边坡或水利工程中的安全通道
    现代施工中,指高边坡或大坝上设置的1-2米宽水平道路,用于人员通行、巡视或排水。例如水库大坝下游的马道兼具交通、排水和坝体稳定功能()。

三、其他解释

“马道”一词从古至今涵盖交通、军事、建筑、工程等多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演繁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拜柏陵白泉班赉北极光驳运骋步铛头诚心实意黜谪宕挨黨紀雕觞法书风和日暖高亲贯输会对忌惮及龄经死九冥舅爷局节浪战量决裂裳衣疮吏法毛猪门馆先生邈蛮秘吝派式槃辟桥肚顷匡晴哢囚命劝力全群羣戏取足石兰失落感时润试习蜀都海棠属丝言素车跳身通知讬孤亡走为荷巍廓温丽五梁冠闲敝邑相错西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