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汲道。 唐 刘禹锡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诗:“樵音遶故垒,汲路明寒沙。”《元史·李恒传》:“ 张世杰 集海舰千餘艘,贯以巨索,为栅以自固。 恒 遣断其汲路。”参见“ 汲道 ”。
“汲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í lù,其基本含义为汲道,即取水的通道或路径。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汲路”多指具体的取水路径,常见于军事或日常生活场景,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
《汲路》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动词短语,意为“到路上取水”。它描绘了古代人们在没有现代化供水系统的条件下,出门到路上的水源取水的场景。
《汲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氵”和“吉”,它们分别代表着水部和口部。《汲路》共有8个笔画。
《汲路》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社会生活场景。在古代,大多数地区没有自来水供应,人们需要到室外的水源去取水。因此,他们会携带容器出门,借助水源旁的井、河、溪等地方进行取水,这个动作就被称为“汲路”。
《汲路》的繁体字为《汲路》。
古代汉字写法多有变化,因此写作《汲路》的形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商代的《汲路》可能会以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取水”的动作。
1. 他每天早晨出门汲路,准备一天的生活用水。
2. 在古代,女子们可以结伴而行,一边汲路,一边聊天。
1. 汲水:指取水的动作。
2. 汲取:指通过努力获取某种知识、技能或经验。
3. 汲江:指取水于江河。
取水
供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