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遁民的意思、遁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遁民的解释

指心多疑畏的人。《列子·杨朱》:“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民也。” 张湛 注:“违其自然者也。”一本作“ 遁人 ”。 杨伯峻 集释:“‘民’本作‘人’, 敦煌 残卷作‘民’。 王重民 曰:‘人’应作‘民’, 宋 本未回改 唐 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遁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释义

“遁民”指心多疑畏的人,即因过度顾虑或畏惧外界压力而违背自然本性的人。该词由“遁”(逃避、隐藏)和“民”(人)组合而成,强调心理层面的逃避与畏缩。

2.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道家经典《列子·杨朱》:

“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民也。”
——张湛注:“违其自然者也。”

文中指出,追求寿、名、位、货四者的人,因畏惧外界(如鬼神、他人、权威、刑罚)而失去本真,故称“遁民”。

3.字义拆解

4.相关争议

部分版本将“遁民”写作“遁人”,可能因唐代避讳“民”字而改。敦煌残卷等文献仍保留“遁民”,印证其原始用字。

5.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遁民”较少使用,多作为古汉语词汇出现在文献研究或哲学讨论中,用于形容因欲望或恐惧丧失本心之人。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列子》原文及张湛注疏,或查阅敦煌文献相关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遁民》一词是指逃避现实、远离社会的人。下面将为您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 《遁民》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辶和氏。 笔画: 《遁民》一词的总笔画数为17画。 来源: 《遁民》一词由“遁”和“民”组成。“遁”意为逃避、躲避,“民”表示人民、群众。因此,《遁民》一词指的是逃避现实的人。 繁体: 《遁民》一词的繁体字为「遯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同样使用“遯”和“民”来构成《遁民》这个词。 例句: 1. 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遁民,不愿再与社会接触。 2. 随着压力的增加,他开始渴望成为一个遁民,远离喧嚣。 组词: 与《遁民》相关的组词包括逃避、逃亡、隐居等。 近义词: 与《遁民》相近的词包括躲避、回避、遁世等。 反义词: 与《遁民》相反的词包括融入、参与、社交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根傲上百精白衣没命军八踏鞵卞庄子冰橇冰天雪窑鄙儒薄幸不噮长铳畴辰蛋白酶捣衣丁身钱嫡亲多僻砐硪奉户关汉卿郭公砖亥正画列健舌金果积雪囊萤峻诋屦企伉王宽怠乐志连合龙夔昴毕毛草纸面缚舆榇名川迷天大谎蜜香配调平隰庆成宴劝饬驱趁上爵舌端月旦失体狩田蜀本头醋徒役外任问法悟佛五行舞想度香钱限絶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