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蜀本的意思、蜀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蜀本的解释

宋 时 蜀 中刻印的书。 蜀 本书多用 颜 体,字较大,故又称 蜀 大字本。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注释,虽编年而不分古、近二体,其间略有公自注而已。”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刻经注疏分合之别》:“自京、监、 蜀 本皆省经文及注,又篇章散乱,览者病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蜀本是中国古籍版本学术语,特指宋代四川地区刻印的书籍,因四川古称“蜀”而得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地域性

“蜀”指代四川地区,“本”即书籍版本。蜀本作为地域性刻书代表,与浙本、建本并称宋代三大刻书体系。《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宋时蜀中刻印的书本”,强调其地理属性。

二、版本特征

蜀本以颜体字为主,字形方正浑厚,版式疏朗。多用白麻纸印刷,纸质坚韧莹洁。现存蜀本如《周礼疏》等,可见其版心下方常标注刻工姓名,此为鉴定依据(据《中国古籍版本学》分析)。

三、历史价值

两宋时期蜀地经济文化繁荣,成都、眉山成为刻书中心。蜀本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尤以《开宝藏》《太平御览》等大型典籍闻名,对文化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参考《四川印刷史》研究成果)。

四、现存与鉴别

现存蜀本多为南宋刻本,如国家图书馆藏《东坡集》等。鉴别时需结合避讳字、刻工名录及纸张特征,如部分蜀本使用“褚皮纸”具有独特纤维纹理(《古籍版本鉴定实务》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蜀本”是宋代书籍版本学中的重要术语,具体指四川成都、眉山地区刻印的书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背景

“蜀本”特指宋代蜀地(今四川地区)刊刻的书籍。因宋代四川刻书业发达,与浙本、闽本并称三大刻书体系,其中蜀本以质量精良著称。

二、主要特点

  1. 字体风格:多采用颜真卿楷体,字形肥劲朴厚,结构雄浑,被称为“蜀大字本”。
  2. 版式设计:
    • 版面疏朗悦目,左右双栏;
    • 版心多为白口(无黑线装饰);
    • 版心下端常标注刻工姓名。
  3. 材质与校勘:纸张洁白,校勘严谨,内容可靠性高。

三、历史评价

宋代文献《石林燕语》记载:“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可见其地位仅次于浙本。严羽《沧浪诗话》也提到蜀本杜诗无注释的特点。

四、文献记载

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批评其他版本散乱时,特别指出蜀本与京本、监本的差异,进一步印证其版本学价值。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宋代文献及版本学研究,若需完整古籍例证,可参考《石林燕语》《沧浪诗话》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闇涩搏手无策采珠成城词韵袋子叠韵诗滴流流定倾饭团風躅鵩谶膏泽脂香钩深极奥广略好学深思横注河清海晏红盘尖奴洎乎进本退末精油荆子进侵晋王刻符口辅岿巍流丹励行没把鼻鸣桴民室陌阡南北和谈年代派系骈溢乾红清净钦崟柔莩桑上寄生圣令声誉十倍矢锋食忌舐皮论骨视如草芥霜草漱流枕石随风而靡天使天天帷帽勿虑纤芥无爽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