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辞让王位。《庄子》有《让王》篇, 陈鼓应 题解:“‘让王’,辞让王位。篇中多借辞让王位而写生命的可贵,轻视利禄名位,取此意为篇名。” 唐 崔曙 《颍阳东溪怀古》诗:“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邠 土初成邑, 虞 宾竟让王。”
(2).指让去帝王之位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
“让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复合词,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辞让王位
这一含义主要源于《庄子·让王》篇。该篇章通过多个历史人物(如许由、子州支伯等)拒绝继承王位的故事,强调生命价值高于权力名禄的思想。例如,陈鼓应在题解中指出,《让王》以辞让王位为表象,实则表达对生命本真的重视,批判世俗对权位的追逐。
二、指让去帝王之位的人
历史上,“让王”也被用来代指主动禅让王位的君主或隐士。例如:
扩展阅读:在《庄子》思想体系中,“让王”不仅是行为描述,更是一种哲学隐喻,主张通过摆脱权力束缚达到精神自由,与道家“无为”“贵生”理念一脉相承。
《让王》是一个成语,意指让位于他人,放弃自己的王位。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让”和“王”。
“让”字的拆分部首为言,它有10画。而“王”字的拆分部首为玉,它有4画。
《让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君主齐襄公病重,即将去世。他任命的太子齐悼公不被人们认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齐襄公正妃。齐襄公传位于即位只有一年的太子齐悼公之前。这起事件称为“齐让王”,后来“让王”成为让位的代名词。
《让王》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讓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变化。而关于《让王》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为「譲王」。
1. 他以仁义之心,主动让位给下一代人,成为一位典型的让王。
2. 儿子受到众多同事的尊敬,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明智的让王。
让位、让行、让步、让贤
让位、退位、禅位
夺位、篡位、抢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