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乐曲名。相传为 唐 张说 所制。又称《缭踏歌》。《乐府诗集》卷八二“近代曲辞”录 唐 崔液 《踏歌词》二首。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繚踏歌﹞并元夕歌名。 玄宗 尝命 张説 撰《元夕御前踏歌词》。”参阅 明 杨慎 《词品》卷一。
“踏歌词”是唐代与民间歌舞相关的文学与音乐体裁,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作为乐曲名称 《踏歌词》原为唐代宫廷乐曲,由宰相张说奉玄宗之命创作,主要用于元宵节庆典。该曲又名《缭踏歌》,属于乐府“近代曲辞”类别。《乐府诗集》中收录了崔液的《踏歌词》二首,展现了其作为乐曲的文学载体功能。
二、作为诗歌体裁 刘禹锡创作的乐府诗《踏歌词》四首,生动描绘了荆楚地区“踏歌”民俗:男女在月夜联袂起舞,以踏地为节拍即兴对歌,歌词多为传递爱意的民间新词。诗中“唱尽新词欢不见”等句,既反映踏歌的即兴特征,也暗含未得回应的情感失落,具有鲜明的生活场景感。
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旋律动听令人踏节奏而行”的成语,此说法在权威历史文献中未见佐证,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解读,建议以唐代文献记载为准。
《踏歌词》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踏着节奏或曲调写作的词句”,通常用来形容诗歌或歌曲的歌词。
《踏歌词》的拆分部首为“走”和“言”,分别代表“足部”和“语言”。它的总体笔画为13画。
《踏歌词》是一种古代词牌名,最早流行于宋代。它当时是用繁体字写作的,即“踏歌詞”。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踏歌词》为例,古时候的写法为“踏歌詞”。其中,“歌”字的上方有一个长音符号,表示音高;而“詞”字的上方有一个小点,表示声调。
以下是一个《踏歌词》的例句:
春花烂漫如锦绣,
踏歌词写尽风情。
轻盈的旋律,
婉转的词句,
拂去了尘世的忧愁。
与《踏歌词》相关的组词有:
- 驻踏:停留在某处踏歌,形容沉浸在音乐中的心情。
- 踩踏:用脚踩踏地面,可以引申为压迫或蔑视。
- 歌词:歌曲中唱出的词句,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
与《踏歌词》近义的词语有:
- 歌谣:民间流传的短歌,也是表达情感或叙述故事的一种形式。
- 曲词:古代传统戏曲中使用的词句,配合曲调表演。
与《踏歌词》反义的词语有:
- 文章:以文字表达思想或叙述事件的长篇作品。
- 乐谱:记录音乐的记谱法,由各种符号和线条组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