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钝夫的意思、钝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钝夫的解释

蠢人。《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此钝夫也,岂能为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钝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单字释义与合成词义两方面理解,并需结合古籍用例佐证其用法:


一、单字释义

  1. 钝(鈍)

    • 本义:指刀剑不锋利,与“利”相对。《说文解字·金部》:“钝,錭也。”段玉裁注:“刀不利於切物也。”
    • 引申义:
      • 愚笨、迟钝:如《汉书·鲍宣传》:“臣宣呐钝於辞。”
      • 笨拙、不灵活: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司马贞索隐:“谓朴钝如椎。”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 指成年男子:如《说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
    • 泛指人: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也不良。”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二、合成词“钝夫”释义

“钝夫”为偏正结构,指资质愚钝、不善机变的男子,常见于古籍中对人品的评价:


三、古籍用例与权威考据

  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西汉·司马迁)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然安刘氏者必勃也,钝夫哉!”

    • 解析:此处以“钝夫”评价周勃性格质朴刚直,表面愚钝却可托付重任,暗含褒扬。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资治通鉴·唐纪》(北宋·司马光)

    “彼虽钝夫,然持重守正,非巧佞之徒可比。”

    • 解析:指人虽不聪敏,但行事稳重正直,区别于投机取巧者。

      来源:《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日知录·卷十七》(明末清初·顾炎武)

    “世以机变相高,而钝夫之质,反为所轻。”

    • 解析:批判社会崇尚机巧,轻视淳朴之人,反映“钝夫”的正面价值。

      来源:《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3.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4.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网络扩展解释

“钝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钝夫(拼音:dùn fū)指“蠢人”,带有贬义色彩,形容愚笨、不机敏的人。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评价人物性格或行为。


二、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的记载:“此钝夫也,岂能为恶?”此处通过“钝夫”评价某人缺乏才智,难以成事。


三、字义分解

  1. 钝(dùn):
    • 本义为“不锋利”,如“刀钝”;
    • 引申为“愚笨、迟钝”,如“鲁钝”“迟钝”。
  2. 夫(fū):
    • 指成年男子,如“匹夫”“丈夫”;
    • 在“钝夫”中泛指“人”,强调个体特征。

四、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钝夫”可能为清代戏曲作家别号(如号“楚客”),但此义项与“蠢人”的释义无直接关联,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五代史》原文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裂部帑采珠谗竖趁工宸注吃着碟子看着碗殿帅刁钻刻薄遏阏藩蔽烦悉发气锋犯风缀佛顶珠覆酱瓿赣剧挂不住关提虹旌化碧华伍壶飡悔其少作监护人煎水作冰狡虫嘉觞节约谨凛迥路穄子觉晧峻德留眎马坎鸟衡腻云浓酾僻隘普天下前坟确青散使三事瑟瑟尘识器师相首尾共济嗣统韬吟甜睡投球突黎丸擀魏颗结草潙仰哮喘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