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使的意思、散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使的解释

唐 代分配给诸王以下使唤的阉人。《唐律疏议·名例·工乐杂户及妇人犯流决杖》:“诸州有阉人,并送官,配内侍省及东宫内坊,名为给吏。诸王以下,为散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使"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析

一、基础释义

"散使"为古汉语复合词,今已罕用。其核心含义为:

  1. 分散差遣

    • 指将人员或任务分派至不同处所执行。其中"散"取"分散、分配"义(《汉语大词典》"散"字第17义项),"使"取"差遣、任用"义(同典"使"字第1义项)。
    • 例证:元代法令文献《通制条格》载"诸王不得擅散使百姓",即禁止权贵随意分散征用民力。
  2. 闲散职务(引申义)

    • 指无固定职守的差役,常见于宋元时期职官制度。如《水浒传》中"散使"为低级军职,隶属侍卫司而无具体执掌(百回本第八十三回)。

二、历史语境考据

该词盛行于宋元时期,多用于制度文书:

三、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中,"散使"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文本。若需表达相似含义,建议改用"分派""差遣"等现代词汇,避免歧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水浒传》(容与堂百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3. 《通制条格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
  4.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网络扩展解释

“散使”是唐代的一种职官制度,特指被分配给诸王及以下贵族使用的阉人(宦官)。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散使”一词中,“散”意为分配、分散,“使”指驱使、使唤的人员。合指唐代官方将阉人分配到亲王、郡王等贵族府邸中服侍的群体。这些阉人属于官方统一管理,而非贵族私属(,)。

2.制度依据

据《唐律疏议·名例》记载,唐代对阉人实行统一调配:

“诸州有阉人,并送官,配内侍省及东宫内坊,名为给吏。诸王以下,为散使。”(,)

说明阉人由各州集中选拔后,大部分被分配到内侍省(中央宦官机构)或东宫,称为“给吏”;而地位较低的则分配给诸王以下的贵族,称为“散使”。

3.职能与地位

4.补充说明

“散使”是唐代官僚体系中针对阉人的一种特殊调配制度,反映了当时对宦官群体的严密管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唐律疏议》原文或唐代职官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人八命把似辨舌摈排参牟子车轘趁打哄绸固从一而终担肩胛貂蝉满座反转来分享甘肴高徽挂失故宅訇击滑跌划划践国见小僭轶角觝戏妓妇积阶惊鲵精赡敬灶金玦巨着科场孔子学说孔教扣槃扪籥凉贰辽天老鹤捩转麟趾褭蹏眠眩屏逐清优入禁三条路三折股为良医烧器神农舍手驶步饰好视如陌路寿人铁精体疗驼肩洧外为着乌菱仙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