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察责问。 宋 梅尧臣 《送晋原乔主簿》诗:“县官同远宦,簿领无督詰。”
督诘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监督责问、严查深究,常用于描述对事务、行为或责任的严格核查与问责过程。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资源的详细解析:
督
“督,察视也。” ——《说文解字·目部》
来源:汉典(www.zdic.net)
诘
“诘,责问也。” ——《玉篇·言部》
来源: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
督诘由“督”与“诘”并列构成,强调通过监督与问责实现严密核查,多用于以下场景:
权威释义:
“督诘:督察诘问。谓监督责问,追究责任。”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资治通鉴·唐纪》:
“遣使督诘州县,考其徭役虚实。”
释义:派遣官员督查盘问地方官府,核实徭役分配是否公正。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宋史·职官志》:
“御史台掌纠察百官,督诘奸邪。”
释义: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监督问责不法行为。
语言学注:
“督诘属并列式复合词,二字义近叠加,强化‘监督+追问’的双重动作。”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词典》
说明:以上解析综合权威辞书、古籍语料及语言学研究成果,释义严谨,例证翔实,符合汉语词义考据规范。
“督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ū jié,其核心含义为督察责问,主要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与问责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可见于宋代梅尧臣的诗作《送晋原乔主簿》:
“县官同远宦,簿领无督诘。”
意为:地方官员虽身处偏远,但文书事务无需被频繁督察问责,暗指官员尽职、事务有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出处或扩展用法,可参考古籍类工具书或历史文献资料。
按狱凹版印刷拜将封侯,拜相封侯宝络抱学变徵标置材薄质衰猜离菜人衬托鸱头酒迟昕丹椒彫斵地震波堆积对讲二十四番花信风恶讪方足風岸风衢高古广土故尔过梁姑息养奸红宝石鸿显候车室画符念咒黄金骨讦讼警切咎丑纠譑看小坷坎孔硕老宋体廉纤镣杻李衡奴路边驴驹拔撅昧蔽面熟庙食木居海处抔饮蒲车谱注水鹢说头佻儇为小失大温温汙暴五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