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 所产的鲈鱼。以四鳃著名,也称四鳃鲈。肉嫩味美。《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操 从容顾众宾客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 吴 松江 鱸鱼耳。’”《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六年, 吴郡 献 松江 鱸鱼乾膾,鱸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称“ 松江鱸 ”、“ 松鱸 ”。 金 党怀英 《黄弥守画吴江新霁图》诗:“中流水肥鱼逆上,受网应有 松 鱸鲜。”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鲈》诗:“蜃虀鴈醢百不爱,缕鱠爱斫 松江 鱸。”
松江鲈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既指代一种珍稀鱼类,也衍生出文化比喻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物种属性
松江鲈鱼(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属小型洄游性鱼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其显著特征是鳃膜上有两条橙色斜纹,看似四片鳃叶,故俗称“四鳃鲈”。
形态特点
头圆且宽扁,嘴大齿细,胸鳍如蒲扇,体表无鳞但具皮质突起。体色随环境变化,通常背部黄褐色带黑斑,腹部灰白色,尾部有胭脂红斑。
栖息与洄游
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幼鱼在海水中孵化后溯河至淡水生长,成年后返回浅海繁殖,具有广盐性适应能力。
食性与行为
属凶猛肉食性,昼伏夜出,幼鱼摄食浮游动物,成鱼捕食虾类、小鱼等。
历史地位
自古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鱼”,《后汉书》《太平御览》等古籍均有记载,并与“莼羹鲈脍”典故相关,象征思乡之情。
成语比喻
衍生为成语“松江鲈鱼”,比喻某领域中的杰出人才,如“西湖莼菜与松江鲈鱼并提‘莼鲈之思’”。
因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野生种群濒危,现需人工增殖放流恢复资源。其独特的生活史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研究重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保护措施,可查阅、4、12等来源。
松江鲈鱼是指生活在松江流域的鲈鱼。鲈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松-木部首,6画;江-水部首,6画;鲈-鱼部首,11画。
松江鲈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经·卫风·硕人》中有“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之句,其中衣锦褧衣即指松江鲈鱼的鳞片纹路。
在繁体中,松江鲈鱼的写法为「松江鱸魚」。
在古代,松江鲈鱼的写法为「松江鲈鱼」,在汉字演变的历史中,字形可能有所改变。
1. 我们今晚的晚餐上有新鲜的松江鲈鱼。
2. 这家餐厅擅长烹饪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鱼类、淡水鱼、美食、鲜美、水域
近义词:鳜鱼、河鲈
反义词:海鲈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