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捕的意思、督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捕的解释

督责搜捕。《北史·宇文贵传》:“先是 蜀 人多刼盗, 贵 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宋 苏轼 《与王庆源书》之二:“值岁飢,人豪剽刼无虚日,凡督捕姦兇五七十人,近始肃然。”《宋史·陈韡传》:“躬往 邵武 ,督捕餘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督捕是清代特有的司法官职名称,指专门负责追捕在逃罪犯或缉拿特定案犯的官吏。该词由“督”(监督、督办)与“捕”(缉捕、捉拿)复合而成,核心职能是督办缉捕事务,多见于刑部或地方衙门的专职设置。其具体含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1. 字义溯源

    “督”含督促、监察之意,“捕”指捉拿、擒获。二字组合体现对缉捕行动的监管职责,强调官方对追逃工作的系统性督办,而非单纯执行抓捕。

  2. 历史职能

    清代刑部下设“督捕清吏司”(简称督捕司),专管八旗及各省逃人案件,追捕逃亡旗丁、家奴及重案逃犯。其职责包括签发海捕文书、协调地方缉拿、审理窝藏逃犯案件等,具有跨区域司法协作性质。

  3. 制度演变

    顺治年间始设“督捕衙门”,雍正时并入刑部为“督捕司”,光绪末年随官制改革废止。其职能反映了清代以缉捕制度维护旗人特权及社会控制的特殊需求。


权威来源参考: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权威出版物,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督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历史用例

根据史料记载,“督捕”常见于古代司法或军事场景:

  1. 《北史·宇文贵传》提到,宇文贵曾设立游军二十四部,通过“督捕”减少蜀地劫盗现象。
  2. 苏轼在《与王庆源书》中描述饥荒时期“督捕奸凶五七十人”,以维护治安。
  3. 《宋史·陈韡传》记载其亲自前往邵武“督捕余寇”,清剿残余盗匪。

近义词与用法


“督捕”强调监督与执行的双重职能,是古代社会治理中维护秩序的重要手段。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北史》《宋史》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彩白眉半衣迸地别鹤离鸾禀操秉钺侧陋乘轻驱肥冲霄楚相断蛇摧志屈道胆子颠颠痴痴彫悴地棍顶阳骨负羽高天股慄耗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画藳胡羊胡子叭髭齎送居下讪上寇脱睏觉炼油厂理中龙蛇之章茅菹姆师踇隅脑力劳动闹宗派撚枝怕事毗赞千牛刀启惎起民啓明星孺子散步食言手膀子棠榦陶铄橐它王乔舄万斛万岁爷无胫而行杇镘呜呜啕啕显庸晓然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