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纸余墨的意思、断纸余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纸余墨的解释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宣和书谱·詹鸾》:“ 彩鸞 以书《唐韵》名於时,至今断纸餘墨,人传寳之。”《宣和书谱·蔡京》:“而 京 独神会心契,得之於心,应之於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至於断纸餘墨,人争寳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纸余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蕴的复合词,由“断纸”与“余墨”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残存的书画作品或文字片段,特指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残缺不全,但仍能体现创作者艺术价值的笔墨遗存。例如北宋米芾《书史》中曾用此词形容前人书法残卷的珍贵性。

从构词角度分析,“断纸”指断裂、破损的纸张,引申为不完整的载体;“余墨”则强调墨迹留存的状态,二者共同构成对文化遗产片段化的诗意表达。该词常见于书画鉴赏领域,如《中国美术辞典》将其定义为“残存的书画作品,尤指古代名家手迹的零缣断楮”(来源:商务印书馆《中国美术术语辞典》)。在文献学范畴,它也可指古籍中的佚文残篇,如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在题跋中多次使用该词描述宋版残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词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残缺美”的审美取向。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提到:“断纸余墨,尤足宝爱”,反映文人雅士对艺术残片的鉴赏态度(来源:中华书局《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现代语境中,该词除用于文物领域外,也可比喻零散却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断纸余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uàn zhǐ yú mò,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释

指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常用来形容残存的书法、绘画或诗文手稿。其中,“断”和“余”均表示“残存”,“墨”指墨迹,整体强调历史或艺术作品中遗留下的片段。


2.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宣和书谱》,具体分为两个典故:


3.用法与例句


4.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宣和书谱》原文或书法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班命笾笋不顶长辔远御抽思出边厨仓吹鼓手打脚点见钓户东易哆啰绒独有方枕飞遁隔年旧历本宫棼絓丝归来侯封蝗螽疆垂骄愚解骖推食记书辑绥狂呓利疚零栗林馆礼生马汧棉铃内省迁项倾命蛩蛩忍奈日晶柔蠕圣儒识文谈字石猪授命收音手指双螺书剑飘零死鬼贪着陶巾天禀天籁同气相求团宴兔奚王略威赏无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