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操存的意思、操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操存的解释

(1).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 孔子 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朱子全书》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 宋 李光 《赠赵璚夫》诗:“操存有约要真见,记问夸多只謏闻。”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丹经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药是收敛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先生平昔涉歷艰险,操存有素,故祸福不足以动心。”

(2).指操守、心志。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诗:“愿言励操存,千里同襟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操存"是一个具有哲学与修养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指通过持守本心、存养善性以达到道德完善的功夫。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本义解析 "操"指持守、把持,"存"指存养、保持。二字合用,意为通过主动的修养功夫来持守本心善念,使其不因外物干扰而丧失。此概念源于宋明理学,强调在纷扰中保持心性的清明与道德自觉。例如朱熹言:"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四书章句集注》),揭示心性需持续修持方能稳固。

二、哲学内涵 在儒家心性论中,"操存"与"舍亡"相对:

三、应用与延伸

  1. 道德实践:日常中通过"克己复礼"践行道德准则,如《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功夫。
  2. 学术传承:清代戴震将"操存"引申为对学问的持守,主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孟子字义疏证》),体现求真态度。
  3. 文学意境:古典诗文常以"操存"喻精神坚守,如陆游"凛然操存,无愧屋漏"(《渭南文集》),赞颂光明磊落的人格。

四、经典例句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操存"词条释义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对"操则存"的注解
  3. 《孟子·尽心上》原文及历代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王阳明《传习录》卷上关于省察克治的论述
  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对心性持守的阐释
  6. 《陆游集·渭南文集》卷二十《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厅壁记》

网络扩展解释

“操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来源

  1. 执持心志
    源自《孟子·告子上》中孔子的观点:“操则存,舍则亡”,指通过主动的修养和坚持,保持内心的道德与心志不丧失。例如朱熹在《朱子全书》中提到“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强调学习需切实维护心志。

  2. 词义构成
    “操”意为管理、掌握,“存”指保存、保留,组合后既包含对事物的管理(如财物),也引申为对精神层面的持守。

二、引申与扩展

  1. 指操守与心志
    明代徐阶的诗句“愿言励操存”中,“操存”直接代指人的品德和志向。
  2. 哲学与修身意义
    儒家强调通过“操存”修养心性,如朱熹结合“定云止水”与“风狂雨骤”的比喻,说明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动荡,内心需保持平静与坚定。

“操存”既指具体的保管行为,更常用于抽象的道德修养,强调主动维护心志与品德。其内涵融合了儒家修身的核心理念,需结合经典文献(如《孟子》)和后世阐释(如朱熹)全面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琲瓃徧读伯牛灾不求甚解才赋裁锦常川痴心妄想串月促醒大林寺单劣大政定问弟窰犯颜极谏分贫振穷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孤帏槐绶环邻画日笔讲旅监元积坳瘠惫疾夫进谗害贤诀行蹶张士快马溜撒老大伯郦道元历指履节蒙络墨车酿罋乜邪暖兜迁报侨眷侵败三大运动删刈沈东阳省发圣僧示诲食医石子儿淑丽庶饶碎细孙邮外甥猥惰向口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