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其衣饰。《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吕向 注:“端,整也。” 唐 高适 《秋胡行》:“日暮蚕飢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闈。”
“端饰”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duān shì,原指整理衣饰。该词由“端”(整理、端正)和“饰”(装饰、修饰)组合而成,强调对衣着的规整与修饰。
二、出处与用法
古代文献:
现代应用:
在部分语境中可引申为物体末端的装饰,如螺丝钉尖端雕刻、建筑构件顶端的雕刻(如华表上的白鹤)。
三、相关扩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典文献收录的相关内容。
端饰(duān sh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作为装饰或点缀物的东西。它常常用来形容华丽、精美而独特的装饰品。
端饰的部首是立(lì),总共有10画。
端饰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记载于《汉书·艺文志》。在繁体字中,端饰的写法为「端飾」。
在古代汉字中,端饰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
她头顶戴着一顶精致的金属端饰,显得非常华丽。
组词:装饰、点缀、附饰
近义词:装饰、饰品、饰物
反义词:朴素、简约、素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