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中书省、尚书省。《南齐书·明帝纪》:“东西二省犹沾微俸,辞事私庭,荣禄兼谢。”《北齐书·崔瞻传》:“ 瞻 患气,兼性迟重,虽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二省"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中的特定概念,主要指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时期的核心机构组合。其具体释义如下:
二省
指唐代中央最高政务机构中的中书省 与门下省。两省共同负责国家政令的起草、审议与颁布,是皇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枢纽。
来源:唐代官制典籍《唐六典》明确记载三省分工,其中中书、门下并称"二省",与尚书省协同运作(中华书局点校本)。
中书省(掌"出令")
负责草拟皇帝诏书及重要政令,长官为中书令。其职能类似现代政策决策的"智库",将皇帝意图转化为正式文书。
来源:历史学家严耕望在《唐代中央行政制度》中详述中书省"承旨撰制"的核心角色(上海古籍出版社)。
门下省(掌"封驳")
审议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有权驳回不妥条文(称"涂归"),长官为侍中。起到政策审核与纠错作用,确保政令合理性。
来源:《旧唐书·职官志》载门下省"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中华书局标点本)。
来源:学者邓小南在《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中辨析唐宋官制差异(河北教育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版无在线链接,来源标注采用学界通用文献版本。现代研究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收录的典籍原文。
“二省”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发音区分:
指中书省与尚书省,均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
指反复自我反省,属现代汉语中的引申义:
另有“两省”指中书省与门下省(唐代最高国务机构),如《新唐书》提及“直两省”,与“二省”所指不同。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若涉及历史制度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
案抚不知就里裁复馋火朝市人侈袤吃乌饭痾黑屎冲疲仇由存续得请低黛耳聋眼黑讽厉凤尾丰狱告幺管多焊工豪怀核産宏奬花生满路蕙亩灰突突搅拌机激辞进羞开拔恐畏来踪去迹捞一把鬣葵柳管乱糟糟马牦駡座描写缪篆配饰平戎弃薄请逆青苹攘扰三海删节石级时卒蜀汉碎职汰黜挑谑透子武家子雾衣先得我心虓怒小寝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