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然的意思、断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然的解释

(1) [absolutely;resolute;drastic]∶绝对地;无论如何

断然不能接受

(2) [determined;resolute]∶坚决;果断

断然决定

详细解释

(1).犹截然。界线分明貌。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后汉书>载班固文》:“ 班固 著《汉书》,制作之工,如英茎《咸》《韶》,音节超诣……然至《后汉》中所载 固 之文章,断然如出两手。” 马南邨 《燕山夜话·选诗和选文》:“一般地说,诗和文应该有一个界限,完全可以划分得清楚。然而,这个界限却不是断然分开不能逾越的鸿沟。”

(2).坚决;果断。《朱子语类》卷七二:“己有过,便断然改之,如雷之勇,决不容有些子迟缓。”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以未定之説,而断然自谓得圣人之旨,安能使后世必信哉?”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那小西洋人竟未回一头,断然地去了。”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六章:“我们明天区委会开会,研究一下基层的问题,必要时采取断然措施,进行追查。”

(3).一定;必定。《西游记》第六三回:“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西游补》第三回:“此事决非别人干得,断然是 孙行者 弼马温狗奴才小儿!”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然此二家者,皆断然为一代之文,而莫能尚焉者也。”

(4).绝对。用于否定式。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吾无意于庶几,而足下师心陋见,断然不疑。”《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前日代劳,不过泛然之事。今番亲迎,是个大礼,岂是小弟代得的!这个断然不可!”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他说,你妈妈是 汉 人,一定要走,没有办法;你们是 匈奴 人,断然不能带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作副词或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1. 表示态度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强调处理事情时态度鲜明,不拖泥带水,不容置疑或改变。
    • 例句参考: 他断然拒绝了对方的不合理要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21页)
    • 例句参考: 政府采取了断然措施,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46页)
  2. 表示绝对、肯定,没有任何余地

    • 强调事物的性质或状态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常用于否定句或表示结论。
    • 例句参考: 这种说法是断然错误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21页)
    • 例句参考: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断然不能下此结论。(《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46页)

语义特征

使用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断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坚决果断(形容词/副词)
    表示态度或行为坚决、不容动摇。如“断然拒绝”“采取断然措施”,朱自清在作品中描述“那小西洋人竟未回一头,断然地去了”。此用法强调主观态度的决绝,常见于正式语境。

  2. 绝对(副词,多用于否定式)
    表示程度上的绝对性,常见于否定表达。例如“断然不能接受”,郭沫若在《蔡文姬》中写道“断然不能走”。

二、词性与用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例句与语境

  1. 坚决义:
    “国王李松断然拒绝”(历史事件描述);
    “己有过,便断然改之”(《朱子语类》强调及时修正错误)。

  2. 绝对义:
    “思路不通,断然写不出好文章”(否定性判断);
    “断然不可”(强调禁止或不可能性)。

五、语源与扩展

该词最早见于古籍如《朱子语类》,兼具文言与现代白话用法。在日语中对应“断然(だんぜん)”,同样包含坚决、绝对的双重含义。


以上解析综合了词典释义、古籍例证及跨语言对比,如需进一步查阅完整例句或用法对比,可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编缉波骇赤留出律大北呾叉始罗盗塞地垒斗室独享服务行业宫斗还心愿寒单航桥和口驩门兼属记传节目主持人揪心蒟蒻慨发喀啦考终连一连二梨花月柳嚲花娇利心孪生子落黑麻石妙键冥差民仪弥天大祸末路之难哪怕凝蹇忸忸怩怩盘坝千牛仗樵翁清君侧萋萋歧途癯瘁群架嚷刮纫兰人影绰绰戎葵阮太守商秋嘶嘶天德投殒亹亹现撇吓射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