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书的意思、七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书的解释

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宋史·选举志三》:“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步骑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书”在汉语词典及典籍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历史语境进行解读:

  1. 儒家典籍的统称

    宋代以后部分学者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合称为“七书”,作为儒学核心经典体系的延伸,与“四书五经”体系存在交叉关联。此分类多见于明清私塾教育文献中。

  2. 武学文献的专指

    在军事领域特指《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宋代官方列为武学必修教材。该定义在《中国兵书集成》等权威研究著作中有明确记载。

  3. 日本汉学中的概念

    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山井鼎在《七经孟子考文》中提出的“七书”指《易》《书》《诗》《春秋》《礼记》《论语》《孝经》,反映了东亚汉学体系的独特性。

  4. 清代考据学分类

    乾嘉学派曾将《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玉篇》《类篇》《字汇》《正字通》七部字书合称“七书”,作为文字学研究的基础文献群。

网络扩展解释

“七书”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但根据权威资料,其核心含义更倾向于军事典籍的合集:

一、核心含义:武经七书(主流解释)

七书指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官方颁行的七部军事经典,合称“武经七书”,是古代武科举的必读教材。具体包括:

  1. 《孙子》
  2. 《吴子》
  3. 《六韬》
  4. 《司马法》
  5. 《黄石公三略》
  6. 《尉缭子》
  7. 《李卫公问对》(即唐太宗与李靖的军事问答录)

历史背景:宋代为选拔军事人才,将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生考试和将领研习的核心内容(《宋史·选举志》记载)。


二、其他释义(需谨慎参考)

少数资料提到“七书”指由七个字组成的文章或书籍,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军事或历史文献,可能与词语的误用或衍生义相关。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宋史》或《武经七书》原典,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谙版碧城仓法厕身充赡打气低调照片恩同再生二妙蜚廉贡研还请汉都厚问患难见真情花头角妓嫉恶靖气麇裹君子之接如水开口跳賫捧骆驼祥子茅龙朦朦秘吝莫须有木王疟疾欧元培土破死拉活牵挛前前后后前奏曲轻荷柔澹散火商和社交才能勝流孀孤説诱树事宋画吴冶踏步床停息提问提议晚运猥酒文运五饵五花八门五浊恶世咸腓习惯成自然稀货薪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