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射的意思、五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射的解释

古代行射礼时的五种射法。《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贾公彦 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鏃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鏃低而去,剡剡然;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让)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射是中国古代周朝贵族教育体系“六艺”中的射箭技能总称,具体指五种射箭技术规范,源自《周礼·地官·保氏》。其核心内涵是通过标准化训练培养礼仪修养与军事能力,以下为具体释义:


一、核心定义

五射指五种射箭技法: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周礼》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五射。” 其本质是礼制化的射术训练体系,融合了礼仪规范与实战技能。


二、五射技法详解

  1. 白矢

    • 释义:箭矢穿透箭靶(侯),露出白色箭镞。
    • 技术要点:强调力度与穿透力,要求箭矢贯穿靶心。
    • 典籍依据:郑玄注《周礼》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
  2. 参连

    • 释义:连续快速发射多箭(“参”通“叁”,泛指多次)。
    • 技术要点:注重射速与节奏控制,体现连射技巧。
    • 典籍依据:清代孙诒让《周礼正义》释为“连发数矢,前后相续”。
  3. 剡注

    • 释义:箭矢贴弓臂直线疾射(“剡”指锐利,“注”指直行)。
    • 技术要点:追求箭道平直、轨迹稳定,减少抛物线。
    • 典籍依据:贾公彦疏解称“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
  4. 襄尺

    • 释义:射箭时肘臂平直如尺(“襄”通“让”,指协调动作)。
    • 技术要点:规范手臂姿势,强调动作标准性。
    • 典籍依据:郑司农注:“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
  5. 井仪

    • 释义:四箭连续命中靶心,形成“井”字形分布。
    • 技术要点:考验精准度与稳定性,为最高阶技法。
    • 典籍依据:《周礼》郑玄注:“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

三、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五射不仅是军事训练,更是礼乐制度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孙诒让《周礼正义》(清光绪刻本)
  3. 《仪礼·乡射礼》(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礼记·射义》(“十三经注疏”本)
  5.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网络扩展解释

“五射”是古代中国礼仪与教育体系中的五种射箭技艺,属于周代“六艺”之一(礼、乐、射、御、书、数),主要用于培养贵族子弟的军事技能与礼仪规范。根据《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五射包括以下五种射技:

具体释义

  1. 白矢
    箭矢穿透箭靶后,箭头露出白色部分。要求射箭时力道强劲、精准度高,体现射手的力度与准确性。

  2. 参连
    连续射出四箭,前三箭快速连发,最后一箭与前箭形成连贯节奏,如同珠串相连。此技考验射手的节奏控制与连续射击能力。

  3. 剡注
    箭矢飞行轨迹平直迅疾,箭头低而箭羽高,呈锐利下压之势。强调射箭的速度与稳定性。

  4. 襄尺
    臣子与君主同射时,需退让一尺(约23厘米)以示尊卑有别。此技不仅要求射术,更体现礼仪规范。

  5. 井仪
    四箭连发,命中目标后呈“井”字形分布(四箭贯穿靶心四角)。代表射术的最高境界,兼顾精准度与布局能力。

历史背景

五射不仅是军事训练内容,更是周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的“射礼”仪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射箭培养“心正体直”的品德,将技艺与德行相结合。

注:不同文献对五射的细节描述略有差异,但核心内容一致。如需更完整考据,可参考《周礼》及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城书白鹇宝臣扁额赤痢迟日旷久吹弹辞情大共名搭赸恶幛丰伙風箱咈咈敷光隔蓦狗吠之惊关解关左酤酒函件寒舍好像候者化人会蕞火绳忽突检责急急煎煎儆儆矜缓忌妻开正捞凌刘表六器离懈毛薛渺无音信弥宗女罗盘程朋寮千生万劫轻断雀角鼠牙雀蒙融昌若大若小设享侍言外来户挽须万绪千头香口仙卉先务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