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简残编的意思、断简残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简残编的解释

[broken chapters and paragraphs] 见“断编残简”

详细解释

犹言断编残简。 宋 陆游 《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勛,东皋犹得肆微勤。”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则这断简残编 孔圣 书,则常是养蠹鱼。”《镜花缘》第九五回:“ 太宗 有剑士千人,都有万夫不挡之勇,惜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虽有一二歌诀,亦不详其説。”亦省作“ 断简 ”。 唐 李绅 《南梁行》:“故篋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史通》:“勇于信冢中之断简,轻于悖显行之‘六经’。”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至於文字之可以公之於世者,即残编断简,而不忍其没焉。”参见“ 断编残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简残编"是汉语中形容文献资料残缺不全的经典成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词语构成与字源 该成语由"断简"与"残编"复合构成。"简"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片木牍,《说文解字》载"简,牒也","编"则是串联竹简的皮绳(《汉语大词典》)。二字组合生动展现古代文献因年代久远导致的物理残缺状态。

  2. 文献学价值 在古籍考据领域特指散佚不全的典籍,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述"断简残编,往往蛛丝马迹",强调其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线索的价值。现代多用于形容珍贵历史文献的残存状态,如敦煌遗书的保存现状。

  3. 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中衍生出两种用法:一喻文化遗产保护困境,二指零散不完整的信息资料。如汉典网释义"亦作'断编残简'"(汉典),国学大师网引宋代陆游诗"断简残编不策勋"(国学大师),均体现其古今相承的语义脉络。

该成语承载着中华文化重视典籍传承的集体记忆,其演变过程折射出汉语词汇从物质载体到抽象概念的语义扩展规律,在《汉语成语大辞典》中被列为甲级文化类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断简残编”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尤指古代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散佚的文献。其中:

出处与演变

用法与结构

使用场景

  1. 形容古代文献因战乱、火灾等损毁后的零散状态(如“敦煌遗书中多有断简残编”);
  2. 比喻现代事物或作品内容不完整(如“这部手稿只剩断简残编”)。

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搜狗百科)及(汉典)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威碑学禀令昌化石尺箠出言刺儿大戒担簦地亩兜箩恶狠二校讹替法尘发糕法旨凤凰阁丰肌秀骨丰犒高飞远遁耕蓑还妾黑精宏茂厚福会得回歌江水监择角里皛清精练精于开纳连鳌跨鲸敛殡梁柱陵寝理人胪析翘盼轻赍纲惸独鳏寡襦缊三秽杓子使酒骂座瞚目思乎死魂厮系笋皮擡奖往哲尾生之信文华殿无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