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监的意思、都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监的解释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 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都监”是中国古代官职及宗教体系中的称谓,其含义随历史时期和场景不同而变化。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官职类解释

  1. 三国时期
    作为内侍官名称,由宦官担任,负责宫廷监察事务。典型例子见于《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中黄门张当被任命为都监,专职监视皇帝动向。

  2. 唐代
    自中唐起,太监常被派往军队担任监军,称为“都监”。这一职务代表中央监督将帅,如《新唐书》记载“以中人为都监”,反映了宦官对军权的干预。

  3. 宋代

    • 地方军事官职:分为路、州、府三级兵马都监,掌管辖区内的禁军、边防、训练等事务。例如《水浒传》中李成、闻达等人物即担任此职。
    • 道教职称:宋代道教体系中设有都监一职,具体职责与宗教事务管理相关。

二、宗教体系解释

佛教寺院
在佛教中,都监是负责监察寺院事务的高级僧职,通常由有多年监院经验者担任,需熟悉寺院运作细节并监督执行过程。

三、职能演变

都监的核心职能可概括为监察与军事管理: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高权威性来源(如搜狗百科、天奇教育)及历史文献记载。如需完整引用或更多细节,可查阅《三国志》《新唐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监这个词是指古代官职的一种,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行政、军事和治安。下面是对都监这个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都监的部首是阝,共有9个笔画。 来源:都监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秦汉时期,直到明清时期仍然有使用。据考古学家研究,都监一词起初是用来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后来则扩展到地方行政的监察职能。 繁体:都監。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都监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都」和「監」两个字,其中「都」字表示中央政权,「監」字表示监察和管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则表示中央政权对地方行政、军事和治安的监察与管理。 例句:1. 他被任命为该地区的都监,负责监督军队的行动。 2. 都监日夜巡视以保护安全和维护秩序。 组词:都督、副都监、都司、监察、监视等。 近义词:督军、都事。 反义词:平民、百姓。 以上就是对都监这个词的相关解释和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