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台司的意思、台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台司的解释

指三公等宰辅大臣。《文选·羊祜<让开府表>》:“臣昨出,伏闻恩詔,拔臣使同台司。” 李善 注:“台司,三公也。”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雅怀厌倦台司。新天子殷勤留帝师。” 清 吴伟业 《又咏古》:“浹旬至台司,三日遍华省。”


指御史台职司。《宋史·李宗谔传》:“尝牒御史臺不平空,中丞 吕文仲 移文詰之,往復再三, 宗諤 执言两省故事与臺司不相统摄者凡八。事闻,卒如 宗諤 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台司”是古代官场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读音为tái sī(繁体写作“臺司”或“檯司”),原指辅佐君王的三公等宰辅大臣。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故用“台司”代指这类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臣。

二、具体含义

  1. 指代三公等高官
    源自官员上任时的谦称,如《文选·羊祜〈让开府表〉》记载“拔臣使同台司”,李善注“台司,三公也”。唐代李白诗句“望重必台司”、宋代刘克庄词作“雅怀厌倦台司”均体现此用法。

  2. 指御史台职司
    宋代《宋史·李宗谔传》提到“两省故事与台司不相统摄”,此处“台司”特指御史台的职权范围,涉及监察、弹劾等职能。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后汉书》《王文宪集序》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台司》的意思

《台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摊贩”或“小商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台司》的部首是“台”,总共包含了7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台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的写法为“臺司”,中文繁体字也可以写作“台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台司》一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臺司”,其中的“臺”字在古代是用带有“音”的旁部字表示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例句

1. 我经常从那个《台司》那里买水果。

2. 这家《台司》的炒面很好吃。

组词

1. 台商:指从台湾来的商人。

2. 司机:指驾驶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的人。

近义词

商贩、摊主、小贩。

反义词

顾客、买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