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监督劳作。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 丁 之董役也,昼夜不息,每画一拱,燃蜡炬一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汪端明》:“时 德寿宫 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识事体,凡门闔輒题 德寿宫 字,下至委巷厕溷皆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建恩洲社学以振文风,董役劝捐,不辞劳瘁。”
(2).正其事理。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文者,表而已矣, 三代 之采物也;辞者,所以董役, 秦 汉 之训詔也。”
“董役”是汉语中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监督管理工程或事务”。该词由“董”和“役”二字构成:
古代文献中的典型用例可见《宋史·河渠志》:“诏发卒九万人治之,命张茂则董其役。”此处明确指向官员主持河工事务的职责。明代《工部厂库须知》亦载:“凡宫殿营缮,皆命大臣董役。”佐证该词多用于官方工程管理场景。
近义词辨析:
现代延伸使用多见于历史学研究领域,特指古代工程管理制度。例如《中国建筑史》引用《营造法式》时,将“董役”作为宋代工程监理制度的专业术语。
“董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工程或事务的施工、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该含义在历史文献中多有体现:
指对事物本质或逻辑进行梳理和规范,属于抽象层面的管理。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孙公谈圃》《齐东野语》等文献原文。
骜侮襃德侯跋烛表式笔师鸧鹒沉鱼落雁尺楮传烛调人提防端悫对讲多年生额黄鹅目番来复去飞龙葑菲革舟贡献滚调汉乐府好丑好好先生怀才抱器匠心独妙桀虐杰人激力济难警防蠲肠濬遐亏名损实林莽六亲无靠麻荄冒上偭越民委魔魅判若两人拼音字母朴刀破钱前庭穹龟膻荤山槛申祝十亲九眷势焰熏天收保探足滕屠郑酤团勇物理光学香草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