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人的意思、调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人的解释

(1). 周 官名。负责调解民众之间的争端。《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郑玄 注:“难,相与为仇讎。谐犹调也。” 孙诒让 正义:“古者不禁报讎,而有调和之令,此官主司察而治之。”

(2).称调解纠纷的人。 清 黄宗羲 《<庚戌集>自序》:“ 有明 一代之文,论之者有二:以谓其初沿 宋 元 之餘习,北地一变而始復於古;以谓 明 文盛於前,自北地至 王 李 而法始亡。其有为之调人者,则以为两派不妨并存。”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3).调弄人,戏弄人。 唐 张鷟 《游仙窟》:“梦中疑是实,觉后忽非真。诚知肠欲断,穷鬼故调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解释:

  1. 本义:古代官名,负责调解纠纷的官员

    • 职责: 这是“调人”最原始和最主要的含义,特指中国古代(尤其周代)设置的一种官职。其职责是调解民间纠纷,平息诉讼,使百姓和睦相处。
    • 出处: 此释义主要源自儒家经典《周礼·地官司徒》。其中明确记载:“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意思是调人掌管调解百姓之间的仇怨,使他们和谐相处。
    •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5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辞源》(第三版)第3500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均明确收录此义项,并引《周礼》为证。
  2. 引申义:泛指调解争端的人

    • 演变: 由具体的官职名称引申开来,“调人”也可泛指那些在民间或非官方场合中,主动出面调解他人矛盾、平息纷争的人。
    • 用法: 在这个意义上,“调人”相当于“和事佬”、“调解人”。
    •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17页(商务印书馆,2016年)在解释“调”字时,其下词条“调人”注明为“〈书〉调解纠纷的人”。《汉语大词典》也收录了此引申义项。

“调人”一词,其核心概念围绕着“调解、平息纠纷”。它最初指代周代设立的专门负责调解民间仇怨的官职(本义),后来词义扩大,也可泛指任何进行调解工作的人(引申义)。这个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和谐、主张通过调解而非诉讼解决纠纷的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调人”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和读音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周代官职名称

指古代《周礼》中设立的官职,负责调解民众纠纷。根据《周礼·地官·调人》记载:“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该官职的职责是处理民间仇怨,通过调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升级。这一职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民间调解的重视。


2.调解纠纷的人

后泛指在矛盾双方之间进行调解的中间人。例如:“让我当个调人,这件事到此为止!” 这一用法延续至今,常见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强调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争端。


3.调弄、戏弄他人

此含义带有戏谑或捉弄的意味。如唐代张鷟《游仙窟》中写道:“穷鬼故调人。” 此处“调人”指故意捉弄或调侃他人,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读音与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唵叭国暗做葆臧北海尊便了濒河参访蚕具朝奏暮召吃麻栗子雠校辞力登木求鱼东墙东旋飞刃分心劳神缚鸡之力幅裂俯聆复辟跟梢冠绂河督护岸贿遗江苏省搅计讥鄙截断众流结账谨涂忌破五觉识累烦钌銱离惎离瘼眊矂鸣悃赔垫偏门乾儿前疾奇纪酋豪其应如响扰劫如壎如篪扫土讼棍讨打吃投传而去微象文绮无个事无量数下断语相女配夫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