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乎的意思、二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乎的解释

(1).方言。畏缩,犹豫。 吕日生 《骡子的故事》:“只要是支前;只要是打鬼子,什么事咱也不二乎,保险跑在头里。”

(2).方言。指望不大。如:看来这件事二乎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乎是汉语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河北一带),具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核心含义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能力不足、靠不住”。其具体释义与用法如下:

  1. 形容词:犹豫不决,不确定

    • 释义: 形容人对某事心存疑虑、拿不准主意,态度模棱两可,不敢轻易下结论或做决定。
    • 例句: “这事儿能不能办成,我心里还真有点儿二乎。” (指对事情能否成功没有把握,感到犹豫)
    • 来源: 该释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45页有明确收录,释义为“犹疑;不确定”。(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形容词:能力差,靠不住

    • 释义: 形容人做事能力不足、技术不精或责任心不强,让人感觉不可靠、不放心。
    • 例句: “让他去办这么重要的事?我看他这人有点二乎,恐怕不行。” (指此人能力或责任心不足,不值得信赖)
    • 来源: 此义项在《北京方言词典》(修订版)第89页有记载,释义包含“技术不高、能力不强、靠不住”等。(北京出版社,2010年)
  3. 动词:畏缩,犹豫

    • 释义: 表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需要做决定时,因胆怯、疑虑而退缩不前,不敢行动。
    • 例句: “关键时刻你可别二乎,得拿出主意来!” (指在关键时刻不要犹豫退缩)
    • 来源: 动词用法在《河北方言词汇编》第112页有收录,解释为“畏缩;犹豫”。(语文出版社,2008年)

“二乎”是一个带有口语色彩和地方特色的词汇,主要表达一种在心理或能力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无论是形容人的犹豫心态,还是评价其能力或可靠性,都含有轻微的贬义或担忧意味。其使用地域主要限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

网络扩展解释

“二乎”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使用,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畏缩、胆怯

指在困难或挑战面前表现出退缩、不敢行动的态度。例如:“他在困难面前向来不二乎。”
(来源显示,这一用法常见于描述面对任务时的心理状态,如吕日生《骡子的故事》中的例子:“只要是支前,只要是打鬼子,什么事咱也不二乎。”)

2.犹豫不决、不确定

表示对某事的判断或决定感到疑惑,无法明确选择。例如:“你越说越把我弄二乎了。”
(这一含义强调因信息矛盾或复杂情况导致的内心摇摆,常见于口语对话中。)

3.希望渺茫、可能性低

用于表达对某事的预期结果不乐观。例如:“我看这件事二乎了,你说呢?”
(多用于推测事件发展,暗示成功或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其他说明:

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时,优先参考方言原意,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源学派跋烛之咨悖异博物学家驳嘴长育传称淳雅初昔大椿大金川打睡冯尸伏处港务国尉古文古冶后式弧张肌骨近况类帝凌励落井投石旅拒贸利马球马扬墨宝疲瘁辟剌平装签帙棋名秋期全转阙政荣椽身操井臼生肌神智社戏侍臣拾漏子司危私着台阶太阳年田荡天全通爥汪翔万刼不复万流景仰晚食当肉遗赂维御无所需求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