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的意思、二谛的详细解释
二谛的解释
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二諦者,一是真諦,一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义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諦以定体立名,第一义諦、世諦以褒贬立目。若以次第言説,应云一真諦、二俗諦。” 隋 江总 《建初寺琼法师碑》:“ 老 惊灵籥, 孔 惜逝川。三空莫辨,二諦何詮!”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中道联系到二谛,即空是真谛,有是俗谛,二者统一起来而成中道。”参阅《中论·观谛品》。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谛的解释 谛 (諦) ì 仔细:谛听。谛视。谛观。谛思。 道理:真谛。妙谛。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二谛是佛教核心哲学概念,指真谛(第一义谛)与俗谛(世谛),两者共同构成对真理的完整认知体系。以下为详细解析:
1.基本定义
- 俗谛(世谛):指世俗认知层面,承认现象界的暂时存在(幻有)。凡夫因经验或习惯将事物视为真实。
- 真谛(第一义谛):指超越现象的究竟真理,强调万物性空无自性。圣人通过智慧体悟此真空本质。
2.关系与作用
- 辩证统一:二谛并非对立,而是互补。俗谛作为方便法门引导众生,真谛揭示终极真相。两者如舟筏与彼岸,缺一不可。
- 教法原则:佛陀依二谛说法,借俗谛阐释真谛,避免众生因偏执“有”或“空”而陷入迷执。
3.宗派诠释差异
- 中观学派:以龙树《中论》为代表,主张“缘起性空”,认为俗谛是现象(缘起),真谛是本质(性空)。
- 天台宗:强调空有互具,批评单执一端的片面性,提出“三谛圆融”扩展二谛理论。
- 三论宗:区分“于谛”与“教谛”,前者指凡圣对实相的认知差异,后者指佛陀为破执而施设的言教。
4.实践意义
二谛思想为大乘佛教方法论基石,既承认世俗价值(如因果业报),又导向解脱智慧(观照空性),成为调和世间法与出世法的理论依据。
如需更深入探讨不同宗派的具体阐释,可参考《中论》《法华玄义》等原典或权威佛学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二次判决的法律术语。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讠”,它的笔画数目是6画。这个词的来源较难确定,可能是在古代法律制度中形成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化,但目前没有准确的资料表明《二谛》一词在古代有另外的写法。这个词的一个例句可以是:他被以两次不同的罪行纳入二谛审判。关于《二谛》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目前无法提供。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