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凶恶乖戾。《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王 母家 駟钧 ,恶戾,虎而冠者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缢鬼畏魄字》:“乙妻曰:‘是恶戾之气,妾焉敢敌。’”
“恶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凶恶乖戾,常用来形容性格暴戾、难以相处或带有邪恶气质的人或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恶戾”由“恶”(è,表凶恶)和“戾”(lì,表乖张、暴烈)组成,整体强调凶残、暴虐且性情乖张的特质。例如《史记》中用“虎而冠”比喻外表似人、行为如虎的凶残形象。
经典引证
结构分析
从字形看,“恶”为上下结构,本义为恶劣;“戾”为半包围结构,本义为乖张、暴烈,二者结合强化了负面特质的表达。
网络释义扩展
现代解释中,“恶戾”可延伸至形容气质、行为或环境中的极端负面状态,如暴政、邪恶势力等。
总结来说,“恶戾”多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需根据具体场景判断其指向的是人性、行为还是抽象概念。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史记》或清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恶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性情或行为凶狠残忍,具有恶毒的意味。这个词在描述一个人的残暴、恶劣或邪恶的品质时使用。
恶戾这个词由恶和戾两个部首组成。恶部表示恶劣、不好的意思,戾部表示暴戾、残暴的意思。恶戾一共有14个笔画。
恶戾是从古代文字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在繁体字中,恶戾的写法是「惡戾」。
在古代使用的汉字写法中,恶戾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差异。
1. 他的心思毒辣,经常采取恶戾的手段报复别人。
2. 那个犯罪分子经常展现出他恶戾的本性,令人不寒而栗。
恶戾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词,例如:
1. 恶戾行径
2. 恶戾心态
3. 恶戾行为
1. 凶恶
2. 残忍
3. 恶毒
1. 忠诚
2. 仁慈
3. 和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