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贱疲赖。《新唐书·刘仁轨传》:“所募皆儜劣寒惫,无鬭志。”
“寒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1. 基本释义
“寒惫”读作hán bèi,意为“寒贱疲赖”,即形容人身份低微、贫寒且疲惫不堪的状态。该词常用于描述社会底层或处境困顿之人。
2. 字义拆解
3. 文献例证
《新唐书·刘仁轨传》中记载:“所募皆儜劣寒惫,无鬭志。”
此句指招募的士兵多为贫弱困顿之人,缺乏战斗意志,凸显“寒惫”的贬义色彩。
4.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其核心语境聚焦于社会阶层与生存状态的关联,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描述底层民众或落魄境遇。
总结
“寒惫”是复合词,结合了身份卑微(寒)与身心疲乏(惫)的双重困境,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
“寒惫”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非常疲倦、筋疲力尽的状态。
“寒惫”的部首是“宀",总共有11个笔画。
“寒惫”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由“寒”和“惫”两个字组成。
“寒惫”的繁体字为“寒憊”。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寒惫的写法较为简单,没有太多变体。
1. 他工作了整整一天,回到家已经寒惫不堪。
2. 旅途奔波使她感到极度的寒惫。
3. 这场长时间的考试让学生们感到寒惫,都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1. 寒酸:形容生活贫困潦倒,没有金钱和物质享受。
2. 寒噤:指因寒冷而发生的颤抖。
3. 溺惫:形容非常疲劳和筋疲力尽。
1. 疲惫:非常疲倦,身心俱疲。
2. 精疲力竭:精神和体力都极度消耗殆尽。
3. 憔悴:形容因疾病、劳累等原因而面容憔悴。
1. 精神焕发:形容精力充沛,精神风采正好。
2. 充沛:形容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3. 精力充沛:形容精神状态极佳,精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