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予财利。《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见伐 赵 之利,而不知 榆次 之祸也; 吴 见伐 齐 之便,而不知 干隧 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汉书·张骞传》:“其北则 大月氏 、 康居 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颜师古 注:“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
(2).谋利。《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苟合徼幸,以身设利。”
(3).佛教语。即舍利。 明 宋濂 《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视其皃如生,数珠齿牙不坏於火;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之而去。”参见“ 舍利 ”。
“设利”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给予财利
指通过利益诱导或物质奖励来达到目的。例如《战国策·秦策四》中提到“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强调以利益为诱饵的策略。
谋利
指以个人或团体利益为目标的行为,常含贬义。如《汉书·匡衡传》批评“贪财贱义……以身设利”,暗指为私利不择手段。
佛教术语
即“舍利”,指高僧圆寂火化后遗留的结晶体。明代宋濂记载某禅师荼毗后“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描述舍利被信众供奉的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上述标注的搜索来源。
《设利》(shè lì)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设立和利益。
《设利》的部首是“讠”和“禾”,共计10画。
《设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文化。该词的构成部分“设”意为设立,“利”意为利益。将两个字合并在一起,表示设立以达到利益的目的。
《设利》在繁体字中写作「設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设和利都有不同的写法。例如:
设:龠惻、巳夨(上面有三横,下面有一横)
利:禾㓂、禾(上部分有两点和两横)
1. 我们应该设利他人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2. 为了发展经济,政府设利了这个特别经济区。
1. 设计
2. 设想
3. 利益
4. 利用
5. 利好
设立、延伸、开设
撤销、废止、关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