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簿书。官署文书。 汉 贾谊 《新书·俗激》:“大臣之俗,特以牘书不报,小期会不答耳,以为大故不可矣。”《汉书·贾谊传》作“簿书”。
“牍书”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古代官署的文书,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指古代官署使用的文书或簿册,即“簿书”。
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贾谊《新书·俗激》提到“大臣之俗,特以牍书不报”,《汉书·贾谊传》中“牍书”亦作“簿书”,说明其与古代行政文书密切相关。
字形与字义
“牍”从“片”(木片),本义为书写木简;“书”为记录行为,组合后强调以木简为载体的官方文字记录()。
相关概念
需注意与“书牍”区分,后者泛指书信或写作能力(),而“牍书”特指官府文书。
可通过汉典()及《新书》《汉书》等古籍进一步考证其用法。
《牍书》的拆分部首是牛,总共有9个笔画。
《牍书》这个词源于古代的文书记载方式。古人用刻在木板上的文字(即牍)来记录重要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纸质书写形式。
《牍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牘書」。
古时候,《牍书》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以「牍」来表示。汉字的书写变迁非常复杂,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形也有所改变。
他研究了很多古代《牍书》,掌握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牍板、牍纸、牍子、牍头、牍刀、牍呈
文书、书信、文件、书牍
口头、口信、口述、口授
霸陵桥抱子弄孙悖悔比物不落道逞怒驰骛虫出筹计除目村撮鸟殿岩钝废耳鼓封赋风节风声凤仙奋衅拂髦硌蹴给札工会何已怀抱儿黄封印簧鼓蠖略呼图克图解事阶闼戟决九枝灯局背可行垒口雷声大,雨点小麦芽糖马鷄梅花翅棉绸能干品物千里船潜逃轻绮起任泣竹覰便容止山家宗沈漭事经市民文学瘦眉窄骨淑人酸乳鳀海婉僤小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