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朝见之礼。《汉书·王莽传下》:“其封 林 为 建德侯 , 逡 为 封德侯 ,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 颜师古 注:“朝见之礼。”
(2).泛指见面行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 苏师父 来了,孩儿见礼。”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章:“﹝ 赵隆 ﹞接着就把女儿唤来与公爹见礼。”
(3).受到礼遇。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 刘胜 位故大夫,见礼上宾,俯伏甚於鱉蝟,冷澁比如寒蜒,无能往来,此罪人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九年》:“见礼上宾。” 胡三省 注:“见礼上宾,谓郡守接遇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吴道子 访僧,不见礼,遂于壁上画一驴。其僧房器用无不踏践。僧知 道子 所为,谢之,乃涂去。”
“见礼”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朝见之礼
指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或下属拜见上级的礼仪。例如《汉书·王莽传》记载:“见礼如三公”,强调等级制度下的特定礼仪规范。
见面行礼
泛指日常见面时的礼节性动作,如作揖、鞠躬、握手等。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与他人“互相厮认过,各归坐”后见礼,体现传统社交规范。
受到礼遇
指被他人以礼相待或得到尊重。如汉代应劭《风俗通》提到“见礼上宾”,描述人物在社交中的受重视程度。
总结来看,“见礼”既涵盖具体动作(如行礼),也包含抽象意义(如受尊重),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内涵。
见礼是指当人们相互见面时表达敬意、问候或感谢的行为,通常通过赠送礼物、鞠躬或打拱等方式完成。这是一种日常礼仪常见的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
见礼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其中“见”部是左右结构的汉字部首,表示与视觉有关的事物;“礼”部是上下结构的汉字部首,表示与礼仪和礼貌有关的事物。根据字典查询,见礼的总笔画数为12画。
见礼一词源于古汉语,早在古代就有这个词的使用。在繁体字中,见礼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见礼的汉字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例如,见可写作「見」,礼可写作「禮」,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保持一致。
以下是几个关于见礼的例句:
1. 他见到长辈时总是很恭敬地见礼。
2. 在中国文化中,见礼是表示尊重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在我们的婚礼上,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见礼,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与见礼相关的组词有:举礼、贺礼、赠礼等。
与见礼近义的词语有:问候、致意、拜访。
与见礼反义的词语有:无礼、冷落、怠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