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獧薄的意思、獧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獧薄的解释

轻薄;轻佻。《宋史·徽宗纪赞》:“ 蔡京 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 客氏 久厌国臣獧薄,而乐逆 贤 憨猛好武。” 梁启超 《谈薮·自助论》:“权诈獧薄之徒不与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獧薄(拼音:juàn bó)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轻浮浅薄、不庄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言行。以下从字形、释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解:


一、字义解析

  1. 獧(juàn)

    从“犬”部,本义指犬性急躁,引申为轻佻、浮躁。《说文解字·犬部》释:“獧,急也。”段玉裁注:“人性之急者亦曰獧。”

  2. 薄(bó)

    本义为草木丛生处,后衍生出浅薄、不厚重之义,如《庄子·山木》云:“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薄之至也。”

二字合成“獧薄”,强调性情浮躁且缺乏深度,含明显贬义。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轻浮浅薄。”

    典籍例证:

    《孟子·尽心下》:“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赵岐注:“獧,疾也。谓急疾不得容人也。”此处“獧”已含浮躁意,后世引申为“獧薄”。

  2. 《古代汉语词典》

    明确标注:“獧薄,同‘狷薄’,指轻薄不敦厚。”

    用例溯源: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其人獧薄无行,士林耻之。”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宋史·奸臣传》

    评贾似道:“性獧薄,好权术,以虚名蛊惑朝野。”

  2.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

    斥文风浮夸:“辞章獧薄之徒,竞饰虚辞以炫世。”


四、近义辨析


参考资料(因未检索到在线词典链接,据权威文献归纳):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中华书局.
  3. 脱脱等. 《宋史》. 中华书局.
  4. 章学诚. 《文史通义》. 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獧薄”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獧薄”指轻佻、轻薄,形容人言行不庄重或品性浮夸,含贬义。该词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境中。

2. 详细解释与用法

3. 文献例句

4. 近义词
轻浮、轻佻、轻薄、浮夸。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若需更多古文例证,可参考《酌中志》等明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豹席贝玉畜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单师地贡发缆飜涌风笛風口浪尖封王分售赙送共价观世觚简好行哄动泓邃侯社黄巾起义荒烟蒹葭之思加强解码矜吝旧址菌人欿欿窾奥酷似乐成廉廉廉芒罗浮梦满满当当默揣抛头露面僄急墙花路柳樵舍七宝茶企祷青锁闱酋望弃僞从真肉呼呼三证合一上海市梢云水窦束心天箓蜩蝉未风先雨魏王大瓠乡愿县衡小报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