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谤书的意思、谤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谤书的解释

(1).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战国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乐羊 将,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乐羊 反而语功。 文侯 示之谤书一篋。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指《史记》《后汉书·蔡邕传》:“昔 武帝 不杀 司马迁 ,使作谤书,流於后世。” 李贤 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 迁 所著《史记》,但是 汉 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谤书》:“ 司马迁 作《史记》,於《封禪书》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 王允 谓之谤书。”

(3).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汉书>误仿<史记>》:“且序酷吏必屡称天子以为能,未免露谤书之意。” 柯灵 《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水浒传》之后有《续水浒传》《荡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题材,却干脆成了一部农民起义的谤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谤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含义与“诋毁、诽谤”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谤书”指通过文字或言辞诋毁他人的作品或言论,既包括书面文章(如信件、书籍),也可指口头上的攻击。

二、具体释义

  1. 诽谤他人的书函
    源自《战国策·秦策二》典故:魏文侯向功臣乐羊展示一箱诽谤他的信件,以警示其功高震主。后以“谤书一篋”比喻暗中攻击他人的行为。

  2. 特指《史记》
    因司马迁在《史记》中如实记录汉武帝求仙等事,东汉蔡邕称其为“谤书”,认为其揭露了统治者的过失。

  3. 泛指批判性史传或小说
    清代袁枚曾批评《后汉书》模仿《史记》时过于直白,认为此类史书带有“谤书”性质。

三、用法与语境

四、相关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文献引用,可参考《战国策》《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谤书(bàng shū)一词的意思:谤书是指污蔑他人或捏造事实的文字。 拆分部首和笔画:谤书的部首是言,共含有15笔。 来源:谤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名》一书中,后来也在其他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 繁体:谤书的繁体字是謗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谤书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了言部的结构。 例句:他们通过谤书散布流言蜚语,试图败坏他人的声誉。 组词:诽谤、非议、中伤等。 近义词:中伤、诽谤。 反义词:赞扬、赞美。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百岁之好襃赠兵多将广不谓陈写重孙女从表侄单覂胆石症电化教育第二课堂翻台费脚手腹地腐胔敢怒敢言槁落观者成堵桂荏华叶祸福无门嵇刘进领集滞踞蹲隽脆郎伯轹刍落地窗马爵溟濛庙田南川内戚能屈能伸旁逸斜出辟称谱籍栖丘饮谷泣数行下缺絶日濡月染阮生车绳法顺非而泽曙钟丝笼苏武牧羊踏圆拓张外宗蔚贴相间象尼相挹贤民显士蟂矶夏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