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朵颐的意思、朵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朵颐的解释

亦作“朶颐”。1.鼓腮嚼食。《易·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 理由 《高山与平原》:“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2).指突鼓的腮颊。 唐 贾岛 《颂德上贾常侍》诗:“自顾此身无所立,恭谈祖德朶颐开。” 宋 黄庭坚 《和曹子方杂言》:“朵颐论诗蝟毛张,龟藏六甲中有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恍惚见一人注视壶碊,状若朶颐,心知鬼物,亦不恐怖。”

(3).喻向往,羡馋。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於是观宝龟之象,心灭朵颐;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举吏部》:“辛丑年, 浙江 吏部缺出,朵颐者凡数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朵颐"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鼓动腮颊、咀嚼食物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吃得很有滋味、很享受的状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与构词解析:

    • 朵: 本义指树木枝叶花实下垂的样子(《说文解字》:“朵,树木垂朵朵也。”),引申为“动”的意思。在“朵颐”一词中,“朵”取其“动”的含义,表示“鼓动”、“颤动”。
    • 颐: 指面颊、腮帮子(《说文解字》:“颐,颔也。”)。这是咀嚼食物时主要活动的部位。
    • 合成义: “朵颐”即“动腮帮子”,形象地描绘了咀嚼食物时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动态。这个动作本身就关联着进食的满足感。
  2. 核心含义与用法:

    • 基本义: 指咀嚼、进食的动作。例如:“大快朵颐”(形容非常痛快、尽情地大吃)。
    • 引申义/常用义: 更强调吃得有滋有味、非常享受、心满意足的状态。这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用法。它超越了简单的进食动作,传达了一种愉悦、满足的饮食体验。例如:“美食当前,令人朵颐大动。”(形容看到美食就非常想吃,腮帮子都想动了)。
  3. 现代用法特点:

    • 书面语属性: “朵颐”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文雅的表达中,口语中较少单独使用。
    • 常与特定词语搭配: 最常见、最固定的搭配是成语“大快朵颐”。此外,“朵颐”也常与“动”(朵颐大动)、“之快”(朵颐之快)等词组合使用,强调进食的欲望或快感。
    • 形象化表达: 该词通过描绘具体的面部动作(动腮帮子),生动地传达出享受美食的抽象感受,具有形象性。
  4. 文化内涵:

    • “朵颐”一词蕴含着对美食享受的肯定和描绘。它不仅仅描述生理上的进食,更带有一种对生活乐趣、感官满足的欣赏态度。使用“朵颐”往往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形容的是令人愉悦的饮食体验。

“朵颐”意指鼓动腮颊咀嚼食物,核心在于形象地描绘享受美食、吃得痛快满足的状态。其最经典的用法是成语“大快朵颐”,生动地表达了尽情享受美味的愉悦感。这个词体现了汉语通过具体动作表达抽象感受的精妙之处。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朵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ǒ y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鼓动腮颊咀嚼食物的动作,常见于成语“大快朵颐”,形容痛快淋漓地享受美食。

  2. 字义拆解

    • 朵:古义为“动”,表示动作;
    • 颐:指脸颊或下巴,引申为咀嚼时的面部状态。

二、来源与演变

三、其他含义

  1. 引申义
    • 可指突鼓的腮颊(如“方额广颐”);
    • 比喻向往、羡慕(如“令人朵颐”)。
  2. 姓名寓意
    作名字时,“颐”含保养、安泰之意,如“颐养天年”。

四、常见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现代词典及文化解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易经》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罢止裁度擦免唱对台戏瞠然痴床储畜丹凤朝阳点计厎定丢眉丢眼恩命飜流水分死敷时赣激篙痕革屣光临过任韩杯黑耸耸河内纥突邻话不在行护工见风使帆胶饧吉梦京样锦衣卫掬示开斋课长可嗤绿色冥志磨机墓俑脑球努目爬升佩弦轻甲荣冠善策圣泽深酷随堤汰淘踢透梯愚入圣退安推口酴清瓦市围聚武勇缃緑协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