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士之生代,则有冥志深蔽,灭木穹窒,鍊九还以咽气,味三秀以咏言,固将养蒙全理,不以能鸣天性,则其上也。”
“冥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静心、潜心(主流含义)
该解释源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师友》的引用:“士之生代,则有冥志深蔽,灭木穹窒,鍊九还以咽气,味三秀以咏言。”
此处“冥”指深沉、专注,“志”为心意,合指静心修炼或专注某事的状态,强调内在的沉静与超脱。
坚定的志向(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志向或决心十分坚定,不受外界干扰”,将“冥”理解为“坚定不移”的引申义。但这一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现代解读。
使用建议:
冥志(míng zhì)、《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远志也”。拆分部首为“冫”和“志”,冫为冰的意思,表示寒冷;而志表示人的心愿、志向。冥志可理解为“遥远的心愿或志向”。
冥字的笔画数为10画。冫(3画)+ 心(4画)+ 矢(3画),冫在字形上表示寒冷、冰冻,心表示心意、心思,矢表示方向。
冥志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在《汉书·扬雄传》中首次出现。它的意义最初是指遥远的志向或目标。
在繁体字中,冥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冥字在古代常常写作“冖+心+矢”,其中冖为冰的意思。
例句:
他年幼时就立下了冥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如今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组词:
冥想、冥思苦索、冥思默想、冥思、冥思妙想
近义词:
远大志向、远大抱负、远大理想
反义词:
近视眼、短视、鼠目寸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