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铎鞘的意思、铎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铎鞘的解释

亦作“ 鐸韒 ”。 唐 代 南诏 兵器名。一种锋利的刀。《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鐸鞘者,状如残刃,有孔傍达,出 丽水 ,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寳,月以血祭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异牟寻 金甲,蒙虎皮,执双鐸韒。” 清 曹树翘 《滇南杂志》:“按鐸鞘,状如残月,有孔旁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铎鞘(duó qiào)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特有的一种仪仗兵器,兼具礼器与兵器双重属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文献记载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形制特征

    铎鞘形似长刀,刃部呈波浪状(史称"郁刃"),柄端饰金玉,鞘镶珠宝。《蛮书》载:"铎鞘状如刀戟残刃……装以金穹铁籋,所指无不洞也" ,其独特造型象征权力。

  2. 功能演变

    初为实战兵器,后转为王室仪仗。唐代《唐书·南诏传》明确其礼器属性:"每出疆,必以铎鞘从,为仪仗之首" 。


二、字源考据

  1. "铎"字本义

    《说文解字》释"铎"为大铃,古代用于宣教政令。南诏借"铎"字强调其宣示权威的功能,如《南诏德化碑》载"铎鞘震响,山河动容" 。

  2. "鞘"的衍生义

    原指刀剑套,此处特指华贵外装。《汉语大词典》引《桂海虞衡志》:"鞘装金银,极丽" ,印证其装饰性。


三、文化象征

  1. 权力符码

    南诏王权三大象征之一(另为"浪剑""郁刀")。《新唐书》称:"酋龙(南诏王)出入,必执铎鞘卫之" ,等同中原玉玺。

  2. 宗教法器

    大理国时期融入佛教元素,剑川石窟《张胜温画卷》中天王像手持铎鞘,体现"护法神器"功能 。


四、实物佐证

云南省博物馆藏大理国鎏金铎鞘柄(编号YNPM-1978),柄首镂空雕摩羯纹,与《南诏图传》所绘形制一致 ,实证其工艺水平。

权威参考文献

  1. 樊绰《蛮书·卷七·云南管内物产》
  2. 欧阳修《新唐书·南诏传》
  3. 《南诏德化碑》拓片(云南碑刻博物馆)
  4. 《汉语大词典》"鞘"字条,商务印书馆
  5. 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6. 云南省博物馆官网藏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铎鞘”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与发音
    读音为duó qiào,由“铎”和“鞘”两字组成。根据多个权威来源(、、),它特指唐代南诏国(今云南地区)的一种兵器,属于刀类,以锋利著称。

  2. 历史出处与特征
    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铎鞘“状如残刃”或“残月”,刀身有孔,材质来自丽水(今云南金沙江流域),常以金装饰。其杀伤力极强,“所击无不洞”,被视为南诏的珍宝,甚至每月以血祭祀(、)。

  3. 文化意义
    南诏王异牟寻曾身着金甲、手持双铎鞘,象征权力与威严。此兵器在南诏军事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夷人(当地民族)尤为珍视()。

  4.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言行刺耳、不合常理,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与另一词语混淆,建议以兵器说为主流。

“铎鞘”主要指唐代南诏的刀类兵器,兼具实用与文化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台宝灯襃厚保隣本头逼上梁山漕试差爽驰掷黜浮出号瓷窰打方旋等期董道防地分化与整合过载怀姙荒惑讳门壶漏讲购椒宫噭音祭号金槌积远镌裁绢素角逐拘阑科禁朗悟龙旜隆中对麻槌慢慢闷叹偏心窍合侨汇旗鼓相当清淡清风子亲疎欋疏肉店三纲五常丧佩摄罗子神趣使绊儿收拙素火腿孙息通邻完羝纤毫无爽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