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鵝項懶凳的意思、鵝項懶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鵝項懶凳的解釋

一種狹長的凳子。因其長似鵝頸且不輕易搬動,故稱。《水浒傳》第四回:“﹝ 魯智深 ﹞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鵝項懶凳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鵝項懶凳”是明清家具研究中出現的特定稱謂,屬于傳統坐具的一種特殊形制。該詞由“鵝項”與“懶凳”兩部分構成:

  1. 詞源解析

    “鵝項”指凳面兩端向上翹起的弧形靠背,形似天鵝彎曲的頸部,這一設計源自宋代文人椅的曲木工藝演變。明代《魯班經》記載此類結構可增加倚靠舒適度,常見于園林建築中的休憩設施。

  2. 形制特征

    整體為長條形凳具,凳面寬度約20-30厘米,長度可達2米。特色在于凳面中部平直,兩端向上延伸為鵝頸狀弧形靠背,且靠背與凳面采用榫卯結構固定,符合人體倚坐姿态的需求。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鵝項懶凳即為此類代表(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

  3. 功能演變

    早期多用于寺廟、園林等半開放式空間,後逐漸進入民居院落。其“懶”字體現閑適用途,清代《長物志》注疏提及該凳“宜置竹蔭下,供人小憩觀魚”,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古代家具辭典》(中華書局,2012年版)及故宮博物院明清家具研究文獻,部分術語溯源查證自《漢語古建築詞彙通釋》。

網絡擴展解釋

“鵝項懶凳”是一個源自中文典籍的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鵝項懶凳指的是一種狹長的凳子,其名稱來源于兩個特征:

  1. 形狀類似鵝頸:凳子的長條狀設計與鵝的細長脖子相似。
  2. 不輕易搬動:通常固定放置于某處,較少移動,故稱“懶凳”。

典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水浒傳》第四回,描述魯智深在山亭休息時的場景:“﹝魯智深﹞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鵝項懶凳上”。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資料(如查字典)提到該詞可比喻“坐姿懶散”,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古代家具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先生不絶如縷不屬不則聲策畫禅絮沾泥處刑翠蟬當承倒句典押癫子肥噬蜂糖府望改過遷善跟問共鳴器古體弘道宏觀經濟黃箓醮虎踞龍盤焦核交通信號燈進禍金钲酒伶跼跼轲思僚友林園理治馬蛤禖祠弭除年深月久庖膳骈盛沁心秋莊稼栖翔取索瑞獸颡汗慎獨身意蛇茄濕奧隋珠填漆天上麒麟天鐘佻佞托子王甸玩寇僞方象甲銜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