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扼腕的意思、扼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扼腕的解释

[wring one's wrists in sorrow or despair] 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

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史记·刺客列传》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详细解释

亦作“ 扼捥 ”。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战国策·燕策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乃今得闻教!’”《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无扼捥聚脣嗟唶之祸。” 宋 陆游 《<傅给事外制集>序》:“每言虏,言畔臣,必愤然扼腕裂眥,有不与俱生之意。” 清 薛福成 《后乐园记》:“抚时扼捥,壎唱篪和,其音如贯。” 柯灵 《香雪海·文苑絮语》:“凄凉的诗篇,像田间可爱的野花遭到风雨摧残一样令人扼腕,叹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扼腕是一个具有形象表现力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因愤怒、惋惜、激动等强烈情绪而不自觉地用力握住自己的手腕。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文化渊源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本义

    “扼”指用力掐住、握住,“腕”即手腕。字面意为紧握手腕的动作。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生动刻画了人在情绪激烈时的肢体反应,如愤慨或痛惜时攥紧手腕的体态特征。

  2. 引申义与情感表达

    引申为表达强烈的负面情绪,尤指:

    • 愤慨不平(例:对不公之事扼腕疾首)
    • 深切惋惜(例:英才早逝,令人扼腕)
    • 壮志未酬的悲愤(例:英雄扼腕,壮志难伸)

      此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的阐释,强调其承载的激烈情感色彩。

二、用法与语境

  1. 典型搭配

    • “扼腕叹息”:表极度遗憾(例:众人闻其遭遇,无不扼腕叹息)。
    • “扼腕长叹”:强调持久深沉的慨叹(例:谈及往事,老人扼腕长叹)。
    • “扼腕抵掌”:结合拍手动作,形容激愤议论(典出《战国策》)。
  2. 语体特征

    属书面语,常见于文学、历史叙述及评论性文本,赋予表达庄重感与感染力。

三、文化渊源与典出

  1. 历史典故

    该词可追溯至《史记·刺客列传》中“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的记载,描述樊於期因国仇家恨而激动挽袖、紧握手腕的场景,奠定其“悲愤决绝”的意象。

  2. 文学传承

    后世文人沿用此意象,如:

    • 白居易《杂感》中“壮士勿扼腕”,抒写壮志难伸之郁结。
    • 鲁迅《且介亭杂文》以“扼腕”批判时弊,强化其批判性情感表达。

权威参考来源:

  1. 释义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及《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典故引自《史记·刺客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文学用例参考《全唐诗》白居易卷及《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扼腕”是一个书面用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与出处

3.情感内涵

4.使用场景

5.近义词与延伸

总结来看,“扼腕”通过肢体动作的描写,生动传递了复杂的情感,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更多用例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勿喜八行书薄利多销酬德仇怨弹弦到来刀山剑林琱轮第二半国际锭剂抵言洞心骇目豆酱逗挠二垂甘瞑孤棹毫安画扉胡羼慧能浃和皎蟾积褚解剖境象鸠勒极孝谲悍恳恋扣剑口令来信览瞩立字莽渺忙中有失鸣箭缾管辟邪钟铺胸纳地浅利乾雨蜷屈鋭笔商籁体折正失步说铁骑儿树衣输役似动现象琐碎逷逷頽迁推抢晩年违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