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踶跂的意思、踶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踶跂的解释

用尽心力,勉力行之的样子。《庄子·马蹄》:“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蹩躠、踶跂,皆用心为仁义之貌。” 元 卢挚 《与姚江村先生书》:“篤好古道者,莫不踶跂振跃,操觚挈牘,咀英蘤,潄芳润,以求理义之指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踶跂”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形与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形本义 “踶”字从足,本义为用蹄踢踏,《说文解字》释作“躗也”,即兽类以足击地的动作。“跂”字从足,原指足多生一指的异态,《庄子·骈拇》中“跂者不为跂”即用此义,后引申为踮脚、攀附的动作。

二、典籍训诂 该词见于《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此处“踶”与“跂”连用,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注:“踶,蹋也;跂,躡也”,指马匹发怒时以足相踢踏、蹄部蹬踏的动作状态。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进一步疏解为“马之踶跂,乃其野性未驯之态”。

网络扩展解释

“踶跂”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先秦文献中,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字义拆分

  1. 踶(dì):本义为“踢”,多指兽类用后蹄蹬踏的动作。《说文解字》释为“躗也”,即踢踏。
  2. 跂(qí或qǐ):
    • 读qí时,通“歧”,指足部分叉(如《山海经》中“跂踵”);
    • 读qǐ时,意为“踮起脚尖”(如《荀子》“跂而望矣”)。

二、组合词义

在《庄子·马蹄》中,“踶跂为仁,踶跂为义”一句中,“踶跂”被引申为刻意追求、勉强为之的状态,带有贬义色彩。庄子以此批判儒家强加仁义于人性,认为这种人为造作违背自然本性。

三、哲学内涵

该词在道家思想中象征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为干预。如《庄子》主张万物应顺应天性,而“踶跂”则指代强行用礼教约束本性的行为,导致“天下始疑矣”的社会问题。

提示

由于该词高度依赖古籍语境,现代使用时需结合原文背景。若在阅读中遇到,建议优先参考相关古籍注释(如《庄子集释》)。

别人正在浏览...

八倍百故才器常奴长桑翁痴心出内之吝蠢愚锄社词法打酒座丹符大乔燔鱼剸蛇伏女负携干名乖丧郭雀儿黑痣戽斗虎口逃生魂神虎士呼吸相通戟楯捷报鸡化晶晃镌噍絶裾郡下馈致拉锯狼种另巧禄饩眉留目乱旻苍谬算赔贴披心腹趫材峭惨穷日铨臣骚乱少陵説文丝脉素缟素褐夙兴昧旦挺劲拖带讬孤委昵文阵嚣险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