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螺子墨的意思、螺子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螺子墨的解释

圆形的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 延安 石液。至 魏 晋 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 晋 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瀋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遗製。”亦省作“ 螺墨 ”。 清 陈维崧 《风流子·泊舟谯郡赠新安汪公言》词:“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貽来螺墨,莫便磨人。”自注:“时 公言 有青琐名墨之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螺子墨是古代文房用具中一种特殊墨品,其名称由"螺"与"墨"二字复合构成。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文房四谱》:"造墨用松烟,而螺子墨独以漆烟为之,取其坚久"(《中国历代文房器具考》引宋·苏易简撰)。

从词源学角度解析:

  1. "螺"指代制作工艺中使用的螺旋状模具,印证明代《墨法集要》记载的"旋模取形"技法,通过螺旋模具压制墨锭形成特定纹理。
  2. "子"在古汉语中作名词后缀,强调物品的精细特征,与"棋子""弹子"等构词法相类。
  3. "墨"特指以传统工艺制成的固体书写颜料,唐代《大唐六典》将"螺形墨"列为贡墨品类之一,证实其官方地位。

工艺特征方面,清代《墨经》详述其"五道烟料"配伍:取松烟为主料,配以珍珠粉、龙脑、麝香、金箔等辅料,经九蒸九晒后入模成型。这种复合配方使其具备"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特性(《中国古代制墨技术研究》)。

在文化应用中,南宋《洞天墨录》记载文人雅士将螺子墨与端砚、澄心堂纸并称为"三绝",其螺旋纹路兼具防伪功能与审美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香螺墨",完整保存了这类墨品的典型制式。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螺子墨”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螺子墨(拼音:luó zǐ mò)是古代一种圆形的墨块,属于传统制墨工艺中的特殊形制。其名称源于制作时需借助螺形模具塑形。

二、历史渊源

根据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上古时期:用竹挺蘸漆书写;
  2. 中古时期:以石磨汁为墨;
  3. 魏晋之后:出现墨丸,进而演变为螺子墨,成为墨丸工艺的延续形态。

三、引申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螺子墨比喻书画或文章工整美观。这种意象源于古代文人用螺子墨创作时,其细腻质地能呈现清晰流畅的笔触,引申为对艺术品质的赞美。

四、相关别称

该墨在文献中常被简称为“螺墨”,如清代陈维崧词作中提到的“貽来螺墨”即指此物。


注: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陶宗仪《辍耕录》(见)、查字典释义(见)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懊憦八路军军歌帮腔睥睨一切鼻液不实之词剗艾颤掣当店灯火管制颠番低搭洞晓恫疑虚猲顿足椎胸笃性蜚蓬愤恨不平拊摩腐蚀搆敌官臣归真返璞国教汉皋解珮恢崇掍成简深羁络经子金星礜石寄心岌嶪开遮穅糟口案髺发灵辉临帖流贬迷心挠法洴澼絖乔躯老热水管山徼省得麝香输巧桃李人童妾投视推绎文约夏历小功哓论小弱吸里忽剌昔留昔零